近日,估值一度超90亿元的智能驾驶独角兽企业——纵目科技资金链断裂、欠薪欠保、高管集体“跑路”的消息不胫而走。
多名供职于纵目科技或蚕丛机器人的员工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纵目科技已欠薪长达四个月,社保也未按时缴纳。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唐锐失联,IP显示在日本,公司“二把手”及其他高管也联系不上。本周,员工们已自发开展维权事宜,并就欠薪欠保、高管失联、公司经营异常等问题向多个部门投诉。
搬来没几个月 新办公楼已人去楼空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及产品供应商。2022年,纵目科技完成了超10亿元的E轮融资,估值一度超过90亿元,成为了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独角兽企业。
纵目科技原先坐落于上海浦东的张江人工智能岛。数个月前,公司搬迁至张江另一个产业园区科贤园,并租下了崭新的独栋办公楼。
2月11日,记者来到纵目科技的独栋办公楼附近看到,该公司的绿色logo和宣传标语招牌仍在,但正门紧闭。记者上楼发现,这座8楼的建筑物已无人上班,绝大多数楼层大门紧缩,并一片黑暗。在个别楼层,多数工位已经空置,偶尔会有员工前来,取走个人物品。
在办公楼一层,文件、杂物等在空旷的大厅内堆积。大厅的另一侧,展厅墙面的展板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愿景,充电桩、移动能源机器人等展品光亮如新。
欠薪四个月 公司高管“小团体”疑似卷款跑路
尽管展厅一片欣欣向荣,但纵目科技及子公司蚕丛机器人陷入财务困境早有端倪。
纵目科技员工杨冰(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内部的惯例是每月10号向员工发薪。去年11月10日,公司拖欠工资未发,高管在会议上表示,欠薪的原因是融资未到账,预计11月月底会补发。当时,绝大多数员工都相信了这套说辞,并照常工作,仅有少部分员工向劳动部门投诉了欠薪问题。在此后的12月和2025年的1月、2月,公司以各种理由,持续拖欠员工的薪水和社保。
图:公司法定代表人唐锐的说法
记者发现,税务机关曾在1月27日向蚕丛机器人下发通知书,其中提到“你公司欠缴2024年12月社会保险费金额1696913.92元”。
纵目科技另一名员工王晨(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去年11月25日和12月24日,公司均向员工发送了内部邮件,通报了欠薪理由及薪资调整计划。邮件提到“按税后1万元封顶来发薪”“延缓发放年度绩效奖金”等方案,但并未兑现,员工未收到任何月薪。今年1月23日,纵目科技召开全员线下会议,唐锐承诺,春节前公司融资将到账,并向所有员工补齐欠薪。
而春节前夕发生的“小团体事件”,则令纵目科技所有员工意识到“公司要完了”。
多名纵目科技员工表示,春运期间,蚕丛机器人向各地高速站点派出了技术人员,负责蚕丛移动充电站的维护工作。当时公司内部划拨了一笔资金,专门补贴给上述外派的技术人员。然而,春节前夕的一天,由纵目科技部分高管组成的“小团体”将这笔补贴资金转到了个人账户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纵目科技所有员工意识到了不妙。
“这件事情爆出后,整个晚上工作群里都在说,公司是不是要完了。我们还听说那个小团体里的高管已在春节前办理了离职,并带走了纵目科技的公章,这等于堵上了普通员工的正常离职之路。”杨冰表示,过完年后,基层员工才开始进行自救性质的举措,并联合向多个部门投诉。
而在众多“跑路”高管中,纵目科技法定代表人唐锐的意图和行踪成谜。一些迹象表明,唐锐并未直接参与上述“小团体事件”,但他本人或已逃往海外。
纵目科技员工李晓(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工作群和唐锐的微信朋友圈。在春节前几天,唐锐照常在工作群里回复同事的消息,并在朋友圈转发纵目科技的宣传视频等。不久后,唐锐失联,微信、电话均无法联系上。目前,唐锐的社交账号显示IP在日本。据熟悉情况的员工介绍,唐锐为外籍华人。
图:唐锐的朋友圈
另外,作为纵目科技“二把手”的张姓高管也已失联。
除了员工讨薪、人去楼空外,纵目科技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发酵中。多名纵目科技员工表示,物业确认从2月8日18时后,公司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保安的陪同下进入楼宇把个人物品取走。
由于无法正常办理离职手续,目前纵目科技员工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即先寄送一份“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到办公地点,然后再通过监管部门解除劳动合同。记者看到,纵目科技快递收发处堆满了来自员工的信件,均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材料。
与此同时,银行的律师函也张贴到了纵目科技的大厅内。
纵目科技多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拖欠薪水、断缴社保造成了一系列后果,不仅生活受到影响,部分员工的落户计划也被打断。希望监管部门能尽快解决员工的欠薪问题,并帮助员工妥善解决社保和公积金的补缴问题。
独角兽“失蹄”为哪般
作为智能驾驶这一热门赛道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如同含着“金汤匙”,历次融资阵容不失豪华。
企查查显示,2017年,纵目科技B轮融资收获1亿元,投资方为君联资本和德屹资本。2018年,君联资本、德屹资本联合建发集团再投了数亿元。2019年,纵目科技迎来了1亿元的C+轮融资,高通风投和老东家君联资本均参与其中。
2022年,纵目科技完成了超10亿元的E轮融资,估值水涨船高,一度超过9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纵目科技曾“折戟”科创板。2022年11月23日,纵目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2023年9月21日,纵目科技及其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申请文件。9月27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对纵目科技的科创板上市审核。据分析,由于纵目科技持续亏损且客户集中度过高,难以获得监管放行。
随后,纵目科技一度将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2024年3月28日,纵目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2024年9月28日,由于招股书满6个月未能通过审核,纵目科技的港股上市申请失效。
曾经的智能驾驶独角兽,如今却落得一地鸡毛,纵目科技究竟何以“失蹄”?有纵目科技员工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技术护城河的坍塌是公司走下坡路的核心原因。纵目科技以自动泊车技术起家,但在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上相对滞后,导致技术护城河难以坚守,2023年后核心客户接连流失。例如,在大型车企加速自研智驾的背景下,纵目科技的“大客户”订单也最终沦为了技术维护的“边角料”。另一方面,高管之间的冲突和不正当行为也加速了公司衰败。
除此之外,一些员工也认为,管理层的战略误判,直接导致了纵目科技在财务上捉襟见肘。纵目科技某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公司一度全力押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业务,资源倾斜越来越严重,导致主业进一步失血。2023年,FlashBot业务将团队拓展至300人团队,但产品并未有太大提升。市场反应冷淡,成为压垮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
责任编辑:杨红卜《10977娱乐官网安卓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