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15时,《蛟龙行动》因票房惨淡撤档,发行公司称将根据观众反馈制作特别版择期重映。
票房溃败加剧财务危机
《蛟龙行动》作为博纳影业继《红海行动》后推出的又一军事题材力作,耗资10亿元打造,却成为2025年春节档最大败笔。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4日15时,《蛟龙行动》票房仅约3.79亿元,在2025年春节档六部新片中排名最末。对比10亿元制作成本,亏损幅度高达令人心惊。
博纳影业董事长、创始人于冬此前曾公开表示,博纳已经把资金全部集中在《蛟龙行动》。“因为周期过长,拍摄周期、制作周期、需要准备的周期过长,就把一个公司的现金流焊在这了。中小影片可能要停下来,要等这个片子上完。所以这两年博纳影业的片少就是这个原因。”
财务数据显示,博纳影业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7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预计达7.48亿至9.89亿元38。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账面虽存有17.16亿元货币资金,但通过“内保外贷”形成37.29亿元有息负债,资金链紧绷问题凸显。
战略分野:主旋律依赖VS多赛道布局
与博纳的困境形成反差的是光线传媒的爆发式增长。《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持续刷新纪录,截至2月14日累计突破102亿元。受此推动,光线传媒股价8日累计上涨264%,市值突破千亿大关,市值暴涨至1018.84亿元,成为A股影视板块领跑者。董事长王长田在庆功会上表示,“百亿票房只是起点”,公司将持续深耕“中国神话宇宙”战略,计划推出《姜子牙2》《二郎神》等续作,并通过衍生品开发(如手办众筹超1500万元)和IP授权实现多元化盈利。
两家公司的命运分野折射出影视行业战略选择的深层差异。凭借《湄公河行动》《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崛起后,博纳持续押注同类型题材,但观众对“说教式叙事”和“套路化剧情”的审美疲劳已现《709彩票》。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电影投资中,主旋律题材占比从45%降至32%,新生代观众更青睐情感共鸣强烈的类型片。
值得关注的是,博纳曾试图通过超前点映(1月26日)和借资7000万元紧急宣发挽救票房,但仍不敌市场选择。而光线则通过提前锁定春节档、精细化营销(如“逆天改命”情绪营销)精准触达年轻群体。
这场10亿豪赌的终局,或将重塑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路径。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公司公告,结合辅助观点撰写成文。)
责任编辑:杨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