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30日电(胡嘉琛)高大桑树挂着标注其百年树龄的铭牌,树旁由黄黏土垒出的院墙呈浓重赭黄色,墙体上皲裂不知经历了多久日晒风吹,吱吱响声中,房主努尔麦麦提·艾合买提推开了斑驳的院门,见门前游客拍照留念,他热情地招呼着……
电影般的场景实际正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村发生着。中新网记者日前探访吐峪沟村观察到,做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村落借助旅游业迸发出新生机。
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绵延几十公里,红褐色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灼热感十足。火焰山中段有一道全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的峡谷,名为吐峪沟。翠绿的桑树和的葡萄藤将峡谷扮得绿意盎然,黄黏土生土建筑而成的民居颇具特色,这里坐落的便是吐峪沟村。
“世外桃源”般的吐峪沟村随着考古发现走进人们视野中。村落以北,是新疆“三大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苏贝希文化遗址;以南,是新疆最大露天博物馆洋海古墓群。全村遍布20余处珍贵的文物古迹。
吐峪沟的传统民居,由黄黏土生土建筑而成,均为土木结构。两层的民居,底层为窑洞,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方形天窗。据史料记载,以土坯垒砌或夯筑墙体的建筑手法在吐峪沟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属于战国至汉代的苏贝希居住遗址上的屋顶和墙体,就是采用这种建筑形制。
千年古村,饱经沧桑。2018年以来,当地争取项目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及时抢救与保护了一大批古村落传统民居。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民居,当地采取“一屋一设计”的针对性保护,包括修整墙面、对内部进行整修、用木质支撑进行加固等方式。
吐峪沟曾是世界多种宗教文化的交汇地,历史上除佛教之外,萨满教、祆教、摩尼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曾流行于此,如洋海墓地曾发现写有汉文、回鹘文及粟特文的多种文书、题记等便是佐证。
记者在吐峪沟村的建筑上寻找到了一些印记:民居窗框窗格形式多样,当地居民称,可以从不同门窗样式推测出过去房屋主人的爱好或地位。此外,传统建筑讲究的“门当”与“户对”(门墩与门楣上的柱形木雕),“罗马式”门柱等,无不体现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
“旅游春风”带《永旺彩票Welcome》来新生机
当地官员介绍,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传统古村保护力度,并编制名镇名村保护开发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观”的思路,做统一规划建设,努力将吐峪沟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古村。
2022年,吐峪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鼓励村民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春风”吹进了古老村落。记者实地探访看到,吐峪沟旅游小镇、吐峪沟画家村等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一系列项目也在完善着吐峪沟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
“3年前,我们一家搬到了村子附近一处符合抗震标准的安置房内,获得了政府2.85万元房屋补贴。”努尔买买提.艾合买提对记者说,随着村子游客增多,他又返回村落中的老屋创业。
记者看到,老屋土墙上挂满了颜色鲜艳、图形多样的毯子,院内桌上摆着不少老物件。“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到我店里歇脚,我会为他们制作西瓜汁等鲜榨饮品,老屋现在更像一个‘打卡点’。”努尔买买提·艾合买提告诉记者。
在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上,吐峪沟村并不盲从。去年,由中山大学与新疆大学共建的新疆历史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吐峪沟工作站正式挂牌,并与当地政府签订“吐峪沟计划”协议书,旨在科学布局旅游发展。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及团队曾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的阿者科村发起了“阿者科计划”。该计划不靠外来资本介入,通过智力援助和当地政府支持,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自主经营和管理,收入全村分红。
“旅游开发、文化保护以及富民增收,是未来吐峪沟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该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告诉记者,“村落中生活着的每家每户,都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与保护者,也理应是旅游发展的受益者。”
按照即将启动的“吐峪沟计划”中期规划,村落将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民宿原生态文化旅游村,全村居民旅游人均收入占一半以上。当提及这个目标,努尔买买提·艾合买提对记者说:“我看好未来的旅游市场,更看好村子的吸引力。”(完)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