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牛钱网
导读
嘉宾介绍:杜冰沁,光大期货研究所能源化工分析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山东大学金融学学士;荣获2023、2022年度上海期货交易所优秀能化分析师奖,2024、2023、2022年度期货日报最佳工业品分析师称号。扎根国内外能源行业研究,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关注行业热点事件,撰写多篇深度报告,获得客户高度认可,长期在《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等国内主流财经媒体发表观点。
正文
本文来自于02.04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油品
的分享内容。
【原《富盈国际app下载》油】
春节期间,受到海外宏观方面事件影响,油价持续下跌。
1、供应——关税政策的影响
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同时,2月1日起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加拿大的能源产品将以10%的税率征收。
一方面,市场对于贸易摩擦给原油需求前景造成扰动的担忧延续;另一方面,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也引发了对全球原油供应和贸易流向扰动的担忧。
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美国进口原油中有近70%来自加拿大、6%来自墨西哥。关税的实施一方面会增加加拿大WCS对美国WTI的贴水,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中西部炼厂所需的重质油成本,从而降低其利润率,并最终通过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再度推升通胀水平。
根据最新情况,2月4日美国宣布征收关税时间被推迟一个月。节后需要关注关税实施具体情况。整体来看,关税对于轻重油价差以及区域价差的影响更大,对绝对价格单边趋势的影响相对有限,不过中长期角度存在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的负面效应。
2、供应——OPEC+会议的影响
OPEC+在其会议上重申遵守此前的石油产量协议,以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委员会同意 OPEC+将从 4 月 1 日开始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与此计划一致。所以市场预期在3月底,OPEC+可能开始退出此前的减产,产量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1月OPEC石油产量下降7万桶至2703万桶/日。
节后以及未来的一两个月,需要关注OPEC+逐渐退出减产的节奏。预计在特朗普政府之下,会对OPEC+施加相对比较大的压力,预计OPEC+增产节奏以及幅度或将超预期。
3、供应——美国与俄罗斯的原油产量
EIA数据显示,假期期间,美国原油产量下降1.8%至1324万桶/日,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贝克休斯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的一周,美国在线钻探油井数量479座,比前周增加7座;比去年同期减少20座,此前几周钻井数连续下滑。
预计2025年内美国原油产量增速不会太高,EIA预测今年美国原油产量均值在1354万桶/日左右,同比2024年增幅约30万桶。
从俄罗斯原油出口来看,此前拜登政府给俄罗斯的石油行业实施了新一轮制裁,对伊朗的制裁也有所收紧。截止到2月初,俄罗斯周度海运石油出口量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后续俄罗斯可能会有反制裁措施,石油出口量或将出现反弹。
从伊朗周边海域的浮仓量来看,已经处于偏高位水平,如果浮仓继续上升,可能倒逼产油国减产。
由于特朗普政府与俄罗斯的关系相对并不紧张,因此不排除未来放松对俄罗斯制裁的可能性。但其对伊朗和委内瑞拉态度更为强硬,如若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进一步收紧,对全球的重油供应将造成一定影响。
4、需求
1月份受到欧美寒潮天气的影响,海外成品油特别是柴油裂解表现偏强。目前柴油裂解有所回落,依然处于偏高水平。
当前正处于全球原油市场的需求淡季,假期期间美国炼厂加工总量平均1518.9万桶/日,比前一周减少33.3万桶;美国炼厂开工率83.5%,比前一周下降2.4个百分点,短期海外炼厂春季检修将给原油需求带来一定拖累。但是从4月份开始,炼厂要提前为检修后的高负荷运行备货,预计对需求有一定支撑。
从国内来看,1月初以来国内炼厂开工率维持偏低位。截至节前,国内地炼开工率在65%左右,近5年同期的最低位水平。
5、库存
从年初开始,美国原油库存呈现连续去库,位于历史偏低位。包括汽油和柴油在内的成品油库存持续增加,但绝对库存水平不高。
预计从炼厂检修季节开始,美国原油库存逐渐开启累库趋势,对油价造成一定压力。
6、价格
本月三大机构月报对2025年的需求增速调整不大,EIA、IEA和OPEC的预测分别为132、105和146万桶/日。
此前美国对俄罗斯和伊朗制裁情绪缓和之后,未来市场关注的风险点主要在美国关税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OPEC+逐步退出减产的节奏。
在供应充足和需求相对疲软的背景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原油市场将继续累库,油价整体或有一定向下压力。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制裁的影响在收紧油轮运力的同时也推升了运费,增加了国内原油的进口成本;此外中国对美国原油的加征关税政策之下,尽管整体影响较小,但叠加制裁带来的原料进口不确定性将使得短期内盘相对强于外盘。
【沥青】
供应方面,2月国内炼厂沥青排产计划190万吨,环比1月排产计划减少10万吨,环比下跌5%,同比增加11万吨,同比上升6%。整体供应压力不大。
原料端需要关注消费税抵扣政策的调整。前期的税收政策实行下,若部分企业使用外购的燃料油、稀释沥青、石脑油作为生产端原料,同时成品端又具备汽柴油这样的应税产品,原料的进项消费税可以实现100%的抵扣,而根据最新市场关注的消息来看,预计抵扣比例将下降50%-60%,对地方炼厂来说,成本方面预计将上升200-600元/吨,利润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截至2月2日,国内沥青产量及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2.2万吨和25.2%,较节前下跌13%和2.9%,均处于近三年来的偏低位水平。
今年在利润偏低的情况下,沥青产量很难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库存方面,年初以来沥青的商业库存一直处于偏低位状态。但是近期随着北方地区部分炼厂1—2月远期合同执行,累库预期兑现。目前厂库和社库双双开启累库,不过绝对库存依然偏低,累库速度也低于同期水平,库存压力较小。
春节期间下游开工基本停滞。节后需求预计恢复缓慢,炼厂沥青整体库存水平将呈上升趋势,但产量低位之下预计库存压力不会太大。
整体来看,一是成本端原油的影响,二是2月终端需求尚未启动,商业库存或继续累库,沥青价格整体向上空间有限。但考虑到地炼进口燃料油税改带动成本增加,且沥青供应水平低位运行,对价格存在底部支撑,下跌空间也相对有限。相对于原油来看,预计沥青价格表现会更为坚挺。
责任编辑: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