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公里太空轨道
“T”字构型,3个人,6个月。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从“几年一发”到“一年几发”,从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到全部实现国产化,从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到自主产权的空间站,自立自强的中国航天,正是创新中国活力澎湃的生动写照。
几天前,国产C919大型客机的轰鸣声在这里响起。交付首个用户,C919即将执行真正的民航飞行任务。研制过程中,我国突破掌握了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带动了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海拔1000米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发现了660多颗新脉冲星,进入成果爆发期。
2022年,创新之路上,不断标记下新的中国坐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列第11名,比2012年提高了23名,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不断突破,向新而行,这是今天的中国。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围绕6G通信技术和“卫星互联网通信”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不久前,实验室创下了6G传输速率全球最高的纪录。这个突破,为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将6G技术推向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技术成果形成广大的应用,来赋能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今天,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成长,带动创新集群式发展。“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有21个科技集群上榜,在数量上首次追平美国,并列世界第一。
创新驱动下,新的赛道正在打开。
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400多万家工厂与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交换联通,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900万台套。
接入云端、万物互联,创新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逻辑。
在安徽马鞍山的一家工厂,伴随着生产线上轰鸣的机《55049王中》器声,另一个无声的工厂也在同步作业。这块智慧大屏还原了真实工厂里5条生产线、上百台设备的生产节拍。“长”在大屏里的“透明工厂”,将生产制造、订单跟做、流程管理等多个系统无缝连接起来。工厂负责人说,生产需求一旦触发,会完全分发到整个供应链体系,拉动整个物料,实现我们上下游全链条的协同,这样使生产效率大概提升30%,故障率降低25%。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
而创新,还在推动着农业向着现代化迈进。
今年麦收季,5万多台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小麦收割机,在中国大地上画出了这样一幅热力图,从南到北,追逐丰收。这是农机手俞建义驾驶联合收割机在不到21小时里画出的轨迹,一共完成作业面积232亩,效率比普通收割机提升了20%!
今天,无人农场、手机种地、AI养殖,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打开农业的传统定义。而远程医疗、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更让人们切身体会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
2022年,也许很难,而挑战中,也总是蕴藏着新的机遇。那些实验室里、工厂里、田间地头的忙忙碌碌,那每一次的孜孜以求,正以百川汇海之势,形成巨大势能,那是创新的声音,也是未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