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富FORTUNE
贸易壁垒的消融催生了上一轮全球一体化的浪潮。而今,国家间数字与虚拟系统的无缝互联,正推动着全球化进程迈入新的篇章。一些学者将这一阶段称为“全球化4.0”。与互联网推动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相似,第四波浪潮同样伴随着技术革新的浪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源自中国的公司正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相较于“出海”企业,这些企业展现出更为深远的抱负。它们不再满足于仅仅输出产品和服务,或局限于某个海外市场的发展,而是通过创新的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和战略布局,整合全球资源,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全球化企业生态。
基于此,继“2023年值得关注的中国出海主力”盘点之后,今年,《财富》推出“中国全球化未来新星”年度盘点,旨在挖掘那些真正有潜力成为未来全球化巨头的新兴企业。未来十年,这些企业中的佼佼者甚至有望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行列。
我们选择了十个当下最热门的赛道,包括汽车与汽车科技、消费电子、新能源、互联网零售与物流、信息技术服务、新制造、泛娱乐、游戏、医药、连锁。在这些赛道内,我们特别关注那些展现出以下一种或多种特质的企业,这些特质也反映出新一轮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新趋势。
六大特质
1
具有高成长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海外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2
具备全球化的视野、格局、策略,并致力于实现管理、人才、产品、服务、资源等关键要素的全球化配置。
3
不仅能够“走出去”,还可以通过强大的本土化能力,克服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实现“走进去”。
4
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传统出海巨头“开拓者”的身份,这些新星企业是“颠覆者”,依靠技术创新颠覆行业格局。这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信息技术服务、泛娱乐等赛道表现尤为明显。
5
它们是“生而全球化”的公司,从创立之初即意在全球市场,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隐形冠军,在海外市场占据了可观的份额。
6
它们中也有长期深耕国内市场的企业,近年来通过模式创新、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并实现了海外收入的大幅增长。
不容忽视的是,新的浪潮伴随着更为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应对关税壁垒、绿色壁垒、技术限制、并购限制等挑战,是摆在中国全球化企业面前愈加沉重的课题。
依托中国强大的产业链优势“组团出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新兴市场的并购机会,以实现快速扩张;构建符合当地文化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本地化运营效率;重塑企业文化,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持续打造品牌影响力,提升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中国企业正不断探索新解法,以期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迈出从出海到全球化的一大步。
赛道一:汽车与汽车科技
海外建厂成为新趋势
相较于国内市场越发内卷的红海,这一赛道的海外市场仍然是蓝海。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车企保持近三年的高速出口态势,未来或有机会复刻中国家电的全球化之路,培育出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强技术及品牌竞争力的头部企业。
海外建厂成为新的趋势,马来西亚、泰国、匈牙利、墨西哥是厂址首选。海外建厂除了帮助车企更好地融入目标市场、降低生产物流成本之外,还能有效绕过关税贸易壁垒,加速进入东盟、欧洲和拉美市场。
但中国企业仍需努力。从产量看,在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仅有比亚迪一家进入前十。从出口看,经过了三年(2021年至2023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占中国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仅为17%,相较于日德韩超过六成的出口占比还有显著差距。
从全球竞争力的角度看,中国车企还是追赶者,接下来唯有加快产品与技术研发及供应链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用好跨国并购等手段,才能真正从全球化新星成长为全球化巨头。
今年4月,上汽MG印度公司以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JSW等印度本土公司,将上汽MG印度全资公司转化为中印合资企业。面对印度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市场,上汽集团此举为中企出海本土化作出了探索。
今年5月,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极氪智能科技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从2021年创立到上市,极氪刷新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美上市的最快纪录。作为一家“生而全球”的企业,极氪的车型设计均充分考虑全球主要市场的行业标准和用户需求。2024年,极氪不仅将进入欧洲八国的豪华车市场,还将进入东南亚、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也出现了一批博泰车联网这样的新星企业,自2020年以来保持年复49%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将实现超翻倍增长。
赛道二:消费电子
全球化属性与生俱来
2023年5月7日,上海,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韶音骨传导耳机、运动耳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如何塑造高溢价品牌,是头部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的痛点与难点,也是下一步破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中国消费电子企业而言,长期身处成熟的消费电子产业链之中,简单出海卖货并不困难,但要真正去深度融入到全球化进程,找准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寻找到可倚靠的核心资源却并不容易,这将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战略眼光与产品布局。
赛道三:新能源
以全球化布局穿越行业周期
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的头部企业正从出海阶段迈向深度全球化阶段,上下游产业链“组团”是该赛道全球化的最大特征。中国企业正在抛弃单品出口的贸易思维,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价值、ESG上全面发力,逐步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光伏行业是本赛道的重要领域。自2000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数次周期,那些拥有全球化优势的头部企业,可以快速调整,将销售比重倾向高价值市场,抵消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其中,晶澳科技的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第一季度组件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到了62%,公司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技术壁垒,2023年研发投入44.46亿元,其N型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6.3%。
欧盟去年通过的《新电池法》增加了对企业“碳足迹”的硬性要求。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入欧盟市场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欧盟国家建厂提供了契机,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中国头部新能源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让危机变为契机。
赛道四:互联网零售与物流
背靠本土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
2023年10月19日,江苏扬州,企业车辆在逐台被查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中资海外电商的销售品类来看,服装、家居是消费者最青睐的品类,其大部分营收来自欧美,主要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的整体消费力水平较高,而消费者近几年又饱受高通胀之苦,因此更加青睐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
对于中国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来说,背靠本土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深刻洞察消费者痛点,再通过灵活高效的本地化运营,构成了中资电商企业全球化的最大优势。考虑到海外市场的电商渗透率并不高,对于这一赛道的选手而言,未来还大有可为。
赛道五:信息技术服务
给走向全球的“淘金者”提供“铲子”
汉朔电子价签在荷兰零售商Intergamma门店投入使用。图片来源:汉朔科技
TO C端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到深度全球化进程,TO B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尚处初期阶段,但也不乏亮点,其最大特色是依托中国庞大的中小企业出海资源,提供更加专业、高性价比的企业服务,尤其在跨境电商建站、跨境支付、智能物联网平台服务上颇具优势。如果说全球化企业是“淘金者”,那么这个赛道的企业正在为淘金者提供好用的“铲子”。
以收购小品牌为切口,再将其做大,是昆仑万维的独特出海路径。它已经从原来一家纯粹的游戏公司,变成一家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在海外实现了快速扩张。昆仑万维的海外营收主要来自其收购的浏览器Opera,2023年,公司的搜索与广告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1.43亿元和16.53亿元,毛利率高达78.84%,在Opera上调2024年业绩指引后,公司全力加码人工智能领域。
在中国创新企业加速拥抱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必然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服务能力、又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赛道六:新制造
具备颠覆传统行业的可能性
在提质增效和数字化浪潮叠加下,中国制造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品牌”的跨越。
在新制造赛道,此次入选的未来新星企业涉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涵盖了LED显示、涂覆膜、通信模组、磁性材料、车载芯片、风电叶片、安防等产品,具有较高的研发难度和行业进入门槛。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是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在全球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让它们具备颠覆传统行业的可能性。
回顾历史,在不少行业陷入到“产能过剩”局面时,产能逆周期扩张是不少全球巨头的取胜之道,在完全市场化竞争之下,“剩者为王”是全球通用法则。
经过了多年的海外市场试水和全球化运营之后,中国新制造企业已经进入到深度全球化的新阶段,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源、品牌策略、全球化视野等维度上完成了一次自我迭代。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的抗压性和应对能力也是考验企业能否成长为真正巨头的重要因素。
赛道七:泛娱乐
“地球是平的”
图片来源:ReelShort
2023年,网文、网剧、网游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涌现了一批更具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中国泛娱乐企业,它们依托于互联网媒介,通过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及服务创新,打破了国界、地域乃至文化的藩篱,除了成熟的欧美市场之外,在新兴的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也发展迅猛。
中国泛娱乐企业在海外的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运营上的“以快打慢”,中国本土市场的高度内卷,使得泛娱乐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极快,在节奏较为缓慢的海外市场,往往会演变成“快鱼吃慢鱼”,这在直播、短视频等细分产品上显得尤为突出;二是人才储备上的“量大管饱”,中国近三十年的互联网高速发展之下,为行业储备了一大批程序员、产品经理等专业人才,优质的人才储备是中国文娱产品能够迅速走红的重要基础;三是“因地制宜”,中国企业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与用户画像来量体裁衣,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并且有着颇为成熟的产品运营方法论,当这些产品投放到细分市场之后,可以快速试错、高速迭代,迅速占领目标市场的用户心智,进而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先产品。
短剧的火爆印证了“地球是平的”。对于全球互联网用户而言,某些心理需求是共通的,中国公司凭借短剧的工业化批量制造能力,挖掘并获取了这个红利。
与短剧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腾讯视频的海外版出海平台WeTV,坚持以中文长剧集为主,通过本地化服务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3年底,WeTV的订阅服务收入较2022年增长了约40%,其中泰国的订阅收入增长显著,带动了中国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在海外的落地。另一家在海外打拼的国内巨头,是同样身处长视频赛道的爱奇艺。2019年,爱奇艺推出了国际版,除将剧集出海之外,还打造了30余档本地化内容。公开信息显示,未来两年爱奇艺将在海外着重推出“东方奇幻”、“熟龄浪漫”、“青春甜宠”三类内容。在网文创作领域,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也在加速。来自阅文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网文海外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超过40亿元,海外网络作家约41万名,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以美国用户最多。截至2023年底,阅文旗下的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上线约3,8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网文和网剧是一对孪生兄弟,尤其当两者内容高度趋同之后,也让过去不少主打网文的平台迅速转向短剧,畅读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公司旗下的MoboReader在海外网文领域取得成功之后,又推出了MoboReels、Lera等多款短剧平台,网文与短剧内容的无缝切换,充分体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国内巨头相比,包括社交平台赤子城科技和欢聚集团在内的一批全球化新星,其发展重心完全在海外市场,海外战略更为大胆直接,近几年成为了海外泛娱乐垂直赛道上的绝对玩家,堪称为“生而全球化”的原生互联网企业。
2023年,赤子城科技在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市场发展迅猛,公司从MICO起步,逐步推出YoHo、SUGO、TopTop等多款社交产品,验证了“多产品、多市场”策略的可行性。赤子城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本地化团队,多项举措提升本地化用户的体验。比如,MICO放权给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当地运营团队持续推出一系列符合本地文化习俗和用户习惯的线上及线下活动,以此激励更多的用户和创作者加入平台。决策上的灵活性是中国泛娱乐产品在海外市场大杀四方的致胜法则之一。
在剥离了中国市场业务之后,欢聚集团的产品重心已经完全放到了海外。其主力产品BIGO拥有直播、约会交友、游戏、短视频等多种功能。财报显示,借助2023年下半年付费用户的增加,BIGO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了收入同比正增长。如今,BIGO旗下涵盖直播产品Bigo live、短视频平台Likee、游戏社交平台Hago和视频通讯应用iom等,在东南亚、中东、北美均有所布局。公司还针对高端、新用户、女性用户的不同特质,进行了精细化分层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成为泛娱乐产品在海外掘金的富矿。欢聚集团、雅乐科技、赤子城科技均得益于在中东地区的热度实现收入排名提升。雅乐科技主打游戏和社交,产品针对中东北非地区用户设计。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发现中东用户的双手拇指普遍比中国人的双手拇指大之后,其产品按钮按照1.5倍的比例进行设计,提升操作便捷性。因地制宜、注重细节,也是中国泛娱乐企业在海外市场受欢迎的重要因素。微派网络的WePlay主打语音社交和休闲游戏,在2023年异军突起。WePlay借助“买量ROI+快速迭代的丰富高品质游戏+深度社交关系沉淀”这一套高留存的打法,自上线以来在东南亚、日韩、中东等市场实现了快速增⻓。
对于泛娱乐赛道的中国企业而言,各地区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人文环境,是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最大考验和隐患。如何去理解并尊重当地法规和文化、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流程、与监管部门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将短期的淘金变成互惠互利的深耕,也是对中国泛娱乐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的长期考验。
赛道八:游戏
颠覆和重塑海内外人群的传统娱乐方式
《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企业自研游戏2023年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63.66亿美元,已经连续四年超过千亿元规模。游戏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优势赛道,值得单独作为一个赛道进行盘点。
中国游戏企业的全球化有几大特征:
行业领跑者继续领先。它们的全球化时间较早,善于利用并购等工具,代表性公司是腾讯游戏。腾讯是全球第一大游戏公司,2023年的游戏业务收入1,799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为532亿元,腾讯还在海外收购了大量游戏公司。新贵上位。这类公司依靠二次元游戏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代表公司是米哈游。这家公司最初以《原神》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2023年4月上线的《崩坏:星穹铁道》称霸多个国家的手游《2022白菜网注册领取体验金》榜。2023年,米哈游的海外营收突破10亿美元,公司首次登顶海外游戏收入榜首。借船出海。这类公司采用IP合作的方式,代表公司是网易游戏。网易不仅有自研的游戏引擎,还在海外获得了《哈利波特》、《指环王》等IP的手机游戏授权,并于2024年与暴雪“复合”。
腾讯、米哈游、网易代表了中国游戏企业的第一梯队。
在游戏业全球竞争的格局下,第一梯队之后还有一批中国新兴的游戏公司,比如三七互娱,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5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35%,末日生存类手游《Puzzles&Survival》贡献巨大。在本地化营销方面,《Puzzles & Survival》在日本推广时加入了樱花、二次元等元素,在韩国则由当红明星代言。点点互动是2023年海外市场的最大黑马。依靠《Whiteout Survival》这款产品,公司成为全球SLG品类手游畅销榜冠军,其2023年海外收入达到2022年的近三倍,成为2023年出海收入增速最快的中国手游公司。莉莉丝此前依靠《万国觉醒》与《剑与远征》在海外大受欢迎。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的新游戏《Call of Dragons》上线仅一个多月,海外收入就突破了3,000万美元,其最新游戏《AFK Journey》在2024年营收增速较快,已经成为了莉莉丝当前收入最高的游戏。根据Data.ai发布的中国游戏厂商应用出海收入排行情况,2024年1月和2月,壳木游戏分别排名第8位和第7位,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近九成。IGG在2023年推出了两款新游戏。在新产品的刺激下,IGG全年营收增长15%,公司扭亏为盈,来自欧洲及北美市场的收入达到了28%和23%,超过公司营收的一半。龙创悦动自成立起就完全面向海外市场,专注研发运营SLG策略类游戏,七年内推出了四个SLG爆款游戏,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颇受欢迎。悠星网络旗下游戏曾经登顶日本游戏畅销榜,根据Sensor Tower数据,今年4月其海外收入环比激增312%。在电竞领域里,也不乏中国新锐游戏公司的身影。2023年1月,沐瞳科技的《Mobile Legends: Bang Bang》在第四届全球总决赛时,峰值观众数达到427万人,自上线以来在东南亚市场颇受欢迎。
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对于年轻用户来说,现在的手机游戏就如同一百年前的电影,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工业时代电影业的辉煌催生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并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当游戏成为数字时代的流行生活方式,拥有创新力、技术力、运营力和用户洞察力的中国游戏企业,不仅在领跑这个行业,还在颠覆和重塑海内外人群的传统娱乐方式。
赛道九:医药、医疗设备、生物科技
主动借船出海
总体而言,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全球化路径有差别:医药的突破口是创新药,主要依赖于抗癌、抗病毒、生物疗法等新兴领域的突破,再通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重点产品来“以点带面”、“借船出海”,其重点市场在美国;而医疗器械在中国医疗市场“国产替代”的政策引导下,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可以进行医疗器械的微创新,再依靠“高性价比”优势向东南亚、非洲、拉美快速拓展,其重点是新兴市场。
从试水BD模式到大范围与跨国药企签订协议,再到技术入股,对于中国药企而言,全球化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产品研发成本高、时间长、风险大、监管复杂。和牢牢占据产业链上游的传统巨头相比,中国创新药企的综合实力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抓住新一轮全球化的契机加速突破。
赛道十:连锁
全球化方兴未艾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4日,泰国曼谷,一家商场里的中国餐饮品牌蜜雪冰城奶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冠疫情过后,当中国游客重新出现在全球各大主要旅游目的地时,以餐饮、潮玩、零售、酒店为代表的中国线下连锁企业,其品牌也在海外加速扩张。
相对传统巨头,这些企业不仅借助特许加盟与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迅速扩张,还更懂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并善用IP等工具。
特许加盟模式是餐饮零售企业迅速提升规模的捷径,标准化程度高、易于批量复制。蜜雪冰城于2018年在越南开设首家海外门店,2024年4月,海外门店数量已经接近5,000家,覆盖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地,依靠高性价比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同样主打高性价比的还有名创优品,其借助“低价高配”的打法,在全球各大商圈开设门店,2023年底,其海外门店达到了2,487家,占到全球总门店数的近四成。今年第一季度,名创优品海外净增门店109家,单季海外收入为12.22亿元,同比增长52.6%。同时,名创优品还在推进IP战略,不断加大自有IP产品的销售比例,今年第一季度自有IP产品销售占比达到26%,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毛利率。泡泡玛特作为潮玩龙头,其商业模式极为特殊。IP是其全球营收的核心所在,毛利率超过了60%,公司2023年销售额过亿元的IP达到10个,其中两个IP的收入超过10亿元。2023年,泡泡玛特的海外门店数量达到80家,当年港澳台及海外营收10.66亿元,增长134.9%,公司预计到2024年底,海外门店数量可达130家至140家,计划进驻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并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开设更多的旗舰店,试图在海外市场再造一个泡泡玛特。餐饮巨头海底捞则是借助资本市场来加速全球化。2012年,海底捞就在新加披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2021年底,其海外门店突破1,400家,但新冠疫情一度打乱了海底捞的海外开店节奏。今年3月,海底捞宣布开放特许加盟。5月,其分拆出的海外业务公司特海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海底捞将海外业务单独分拆上市,开了中国餐饮企业的先河。同样发力海外市场的华住集团全球化打法则是“借船出海”和轻资产转型。其收购的德意志酒店集团(DH)是华住在海外的核心品牌,今年2月29日,德意志酒店集团正式更名为华住国际。目前华住国际的业务已经遍布欧洲、中东、印非以及亚太地区,公司今年重点寻求在亚太及中东地区的增量。
总体而言,中国连锁企业的全球化方兴未艾,虽然这些企业在绝对数量上还不多,综合实力距离国际巨头还有显著差距,但其颇具雄心的战略布局,以及核心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能力,使得它们发展潜力巨大。
结语:敏捷之余,还需韧性
以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节点,从纯粹劳动密集型的外贸产品出口,到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家电、工程机械等传统工业品出海,再到现在以新技术驱动的产业链协同出海,中国企业正深度融入全球化浪潮之中。
在此背景下,反映境内和境外生产活动的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NI(国民总收入)将在未来成为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样重要的指标。参考同为全球出口大国的日本,其GNP早已远大于GDP。虽然在过去三十年,日本的GDP增长乏力,但日本的GNP仍然保持增长态势,GDP与GNP的差额不断扩大。日本企业的海外发展历程,也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留足了想象空间。
从本文对十个赛道的洞察来看,虽然每个行业的全球化程度并不相同,但企业“生而全球化”、新技术颠覆传统产业、产业互惠式的“抱团出海”是最鲜明的三大新趋势。而入选的新星们呈现出的一大特征是“敏捷”。未来新星中约70%的企业创立于新世纪,作为“零零后”企业,它们在产品端快速迭代,在研发端加速创新,在市场端贴近消费者痛点,这在互联网零售、游戏、消费电子、信息技术服务等赛道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过去两年,“全球化4.0”遭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强大的创造性和适应性,将为千行百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这对于本就年轻有活力又极具敏捷性的中国公司而言,意味着迎来了颠覆行业既有“游戏规则”的历史性机遇。
不过,对于在全球市场弄潮的未来新星来说,敏捷之余,还需韧性。和传统巨头相比,新星们大多尚未经历多轮经济周期的考验。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而非昙花一现的颠覆者,不仅需要能够在高景气时期攻城略地、筑高护城河,也需要可以在低景气时期成为“剩者”,甚至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实现逆势扩张。
在这一点上,新星们还需要向成功穿越数个周期的跨国巨头们取经。它们需要思考:如何将长期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愿景和战略中?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如何平衡速度与稳健,把握好“快”与“慢”的艺术?作为颠覆者,如何避免颠覆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和给自身带来的反噬?
对于中国全球化未来新星来说,潜力无限、前途光明,但唯有继续修炼内功、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才能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光。
责任编辑:郝欣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