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主题的2023民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研讨会22日在北京开幕。研讨会以“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促进提升‘一带一路’背景下民间文化国际交流能力”等为议题设分会场,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交流研讨。
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宏茹认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得到不断深化,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在全球的普及与扩散,推动了文化更紧密地交流,因此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搭建更多民间交流平台,加强民间文化国际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认知与互信。
杜宏茹表示,深化科技合作,应重点聚焦在建立科技人才互通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力作用、加强《新六6合社区》民间科普交流、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和产业化科技研发合作等方面,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合作
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神墨教育创始人李绵军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国际交流中,民间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有可为。包括众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内,“一带一路”背景下可以传播的文化项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医药、武术等传统文化内容以及教育、科技、旅游、公益慈善等人文传播交流领域的相关项目,都可以通过创新思维进行落地转化。
李绵军建议,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中,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大学、智库等民间力量,可以共同形成跨国家、跨领域、跨阶层的资源整合网络,多方联动落实民心相通,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副研究员杜芳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为例指出,实现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需要从“心”开始,通过政府、文化、经济、旅游、制度等路径,运用交心、动心、凝心、化心、合心等实践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