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79年全国边防会议首次提出“对口支援”,并提出“全国支援西藏”的总体要求。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方针。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国家直接投资项目、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全国人民对口支援”的援助方针。1994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定,正式确立“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助形式,将分散的对口支援明确化、固定化,奠定了援藏制度的基本模式。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对口援藏的全覆盖。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对口援藏30年来,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30年来,先后有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奋战在高原各地。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累计投入500多亿元资金,帮助西藏彻底摆脱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2023年,西藏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对口援藏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背后,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是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一是充分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党的领导是做好对口援藏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使对口援藏具有强大的思想动员能力、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
一方面,在党的强大思想动员和组织动员能力推动下,能够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凝聚起对口援藏的社会共识和强大精神动力。在对口援藏实践中,孕育形成了援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广大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踊跃投身援藏事业,为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对口援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极大强化了对口援藏的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确保援受双方将对口援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责任共担、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使对口援藏落地见效。
二是充分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建立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到完成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战胜各种重大风险和突发性事件,再到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对口援藏工作更是充分彰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放眼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党,能够集中力量、持之以恒开展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大力度的对口支援。
在对口援藏上,坚持全国一盘棋要求突破地区和部门限制,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看待援藏,调动各方积极性,突出体现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格局。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把加快西藏受援地区的发展视为本省市的一项特殊任务,纳入本省市整体发展计划,实施全方位援助。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对口援藏省市的年度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在现行的体制下,按该省市上一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安排。援藏省市结合各自优势特色和受援地需求,施展十八般武艺,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帮扶,在比学赶帮超中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充分彰显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多民族国家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放眼全球,不同民族间仇视者有之、对立者有之、竞争者有之。中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不懈执行对口援藏政策,是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对口援藏不是单纯的经济工作,而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口援藏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援受双方同心同力、融为一体,积极开展各类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四是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藏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没有西藏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对口援藏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中央明确要求,援藏资金分配坚持“两个倾斜”原则,确保80%以上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种突出民生导向的安排充分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对口援藏成效的重要标准,解民所忧,急民所盼。安全饮水工程、取暖项目、道路改造、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都是直接让群众受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医疗人才和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更是为西藏人民带去前所未有的实惠,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为例,从2015年起,全国13个对口支援省市184家医院选派近2000名专家组团式帮扶西藏各级医疗机构,显著提高了诊疗水平,西藏实现了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区、市)、绝大多《还有哪个彩票app能用》数“小病”不出乡镇街道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制度优势将更加彰显,对口援藏工作也将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