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茂名3月31日电 (记者 陈溯)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预报如何“跑赢”天灾?除了气象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依托于气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近日,记者走进茂名市气象局和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探访气象防灾减灾背后的故事。
气象助“荔”作物生长周期全跟踪
茂名市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是全球最大的连片荔枝生产基地。2022年,荔枝种植面积约达135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销售收入达80.7亿元,荔枝生产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产业和农村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日,记者走访位于高州市的广东省茂名市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时看到,荔枝的果实正处在枝梢抽生的阶段,青绿《188金宝搏BET亚洲体育网址》色的小果点缀在每一颗荔枝树上,等待着夏季成熟季节的到来。
“目前,产业园里的荔枝正处于开花关键期,前几天的降水过程,我们提前2天就收到了预报信息,在降雨前及时追加肥力,提高坐果率。”茂名市名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儒表示,茂名市气象局为荔枝增产增收提供了全链条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从枝梢抽生期到开花结果期、果实膨大成熟期到采摘上市期,气象部门全程都有跟踪服务。
茂名市气象台台长谢韶表示,近年来,茂名市气象局组建了荔枝气象服务科研团队,定期制作荔枝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开展荔枝高温、寒冻害、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强化“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建立微信群以及手机荔枝气象智能服务系统为果农提供针对性的全程化、精细化、高质量的特色气象服务。
通过气象预报,茂名荔枝产业应对低温、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显著提升,荔农的生计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1500公里传播半径覆盖海域6万艘渔船
“13时至14时茂名附近海域将有雷暴、7到8级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上述海域航行、作业的船舶和人员密切关注,注意航行安全。”3月26日12时,茂名沿海海域的船员和渔民收到这样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了应对雷暴和大风的防御措施。
从菲律宾海,到北部湾,再到整个南中国海,海上作业人员只要配置专用警报接收机或单边带电台,就能收听到类似的气象预警信息。这些信息来自茂名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内容包括48小时风向、浪高等信息,为海上作业人员提前提供避险指引,有效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茂名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悦国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据实测,电台信号的传输距离超过了2000公里,有效传播半径达到1500公里以上,适合所有海上船只使用。电台工作人员每天将天气信息制作成语音,海上的渔民和过往船只可以每天4次定时接收常规海洋和海区天气预报。在台风影响期间,电台由平时每天4次播报改为每小时一次,全天候播出,为海上和港口的船只更新台风最新动态和海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据统计,自2010年12月20日开播以来,该电台共发布了各类海洋预报预警信息3000余条,为南海海域6万多艘渔船的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提供了气象保障。
科技助力预警水平不断提升
在防灾减灾预警预报水平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气象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气象工作者的坚守和努力。
在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除了各式监测气象数据的设备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还有一群气象工作者,他们日复一日记录着气象数据、进行着科学研究,致力于在气象科技领域有所突破,为气象预报提供最精准的基础科学依据。
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海洋气象观测研究组首席黄健的记忆中,2007年初,建站伊始,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的所在地址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基地从无到有经历了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对海洋气象的观测工作也始终未曾停歇,处于“边建边测”的状态。
站在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的岸基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个写着“台风登陆地”的石刻标志矗立在海岸边上,这意味着这里是可以最直接接触台风的海岸地点,有利于搜集到第一手的台风数据,但也意味着气象工作者在工作中会面临重重挑战。黄建表示,这里的海平线平直,无地形阻挡,利于对各种海洋和大气参量进行观测。同时,这里也是台风及破坏性海浪和风暴潮的多发区,观测数据对研究南海台风、改善预报精度有重要意义。
当地高盐、高湿的环境对各种设备的损耗很大,黄建每年大概有二十几次需要到距离海岸6.5公里的海上监测平台上进行维修工作。
“我每次都坐渔民的船去海上平台,以前的渔船发动机都是柴油发动,噪音很大,我现在耳朵也有点不好使了。”他笑着回忆道。
经过团队近10年的努力,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终于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观测体系,对海洋气象科研和业务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我国首个海洋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建立,填补了我国海洋气象观测的空白,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省气象局积极开展海洋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建设8个海洋气象观测基地,聚焦南海海洋天气气候观测,全面覆盖南海8大区域,实现南海全域海洋气象(水文)观测基本全覆盖,为海洋强省建设、海洋航运等提供气象保障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