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市场制度不仅能对非公共性领域的资源与要素配置发挥高效率的作用,而且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在乡村社区公共性领域的资源与要素配置中发挥高效率的作用。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浙江积极引入市场激励制度,赋予农民和企业主体生态资源使用权与经营权,并且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18luck新利体育app下载平台》业生态化的途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通过赋权不同经营主体发展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高效生态农业、民宿休闲度假、乡村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等绿色产业与业态,将社区环境建设和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既降低了乡村社区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成本,又发展了生态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激活了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2022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7565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提前缩小至1.9以内,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连续38年荣膺全国各省区第一。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新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内容。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浙江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通过加快乡村空间、功能、风尚重塑,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行动,系统开展村庄空间梳理、风貌管控、功能植入、标识配套,推动乡村由美丽整洁向和美宜居转变。沿着“以点代面、典型示范”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2002年浙江仅有约4千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随着“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森林覆盖率超过61%,省域乡村生态环境实现质的提升。浙江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也是新时期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拉动内需和双循环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更是弥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2008年起,浙江省的“千万工程”逐步升级。2010年提出实施《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建设“四美三宜两园”乡村。2012年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把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力争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其目标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两山”理论转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内容不断充实其中。到2020年底,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5%,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里程达到了1.3万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千万工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千万工程”的实施走出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向乡村全面建设的新路径,其核心的要义和基本经验,不仅在于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农村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与管护问题以及乡村人居环境的特色风貌问题。在“千万工程”引领和全国不懈努力之下,当前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乡村基本实现农民院里院外更加美丽,农民生活习惯更加整洁卫生,生活方式更加绿色环保。
“千万工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有益尝试,其在制度安排与治理体系方面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也为解决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模式。浙江经验的核心在于,村庄规划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和大拆大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广泛开展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三大行动”。“千万工程”描绘的中国乡村新画卷让世界看到,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之路。循着这条路向前,中国将继续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本文系上海社会科学院2023年重大系列课题“美丽中国目标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