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三农”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伟大工程,以20年驰而不息的精彩实践,在浙江乃至神州大地上奏响了一段造美于乡村、造福于乡民、造梦于乡土的动人乐章,率先揭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农村篇”。
这就是“千万工程”,是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铸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
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从西南边陲到塞北边疆,全国上下掀起了学“千万工程”、干“千万工程”的热潮。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刻体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千万工程”形成的思想方法、经验做法、路径打法,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从省域探索走向全国实践,“千万工程”花开四野、不断升维
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中国梦的起手式,“千万工程”最先在浙江这片沃土播下重塑乡村和农民命运的种子。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其实施范围不断拓展,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其工作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经历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的演变过程。如今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已经进入下半场,逐步形成“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生动局面。
“千万工程”发源于浙江,但其影响绝不止于浙江。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推广,重塑了更多美丽乡村,造福了更多中国农民。
图片
——2018年12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以“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在全国范围向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发起进攻。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2023年6月,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创造性转化到“三农”工作实践之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浙江“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践启迪。从一定意义上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与时俱进的接续工程。可以说浙江的“千万工程”确实开创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之先河。
“千万工程”不仅对全国起到了示范效应,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意味着“千万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广泛赞誉,为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贡献了中国方案。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阿利斯泰尔·博思威克表示,“千万工程”证明了在农村大幅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是可行的,其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千万工程”正是率先从人居环境整治领域取得突破,继而拓展到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更广泛领域。
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浪潮中,各地干部群众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首先就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统筹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
图片
良好的环境是业兴人和的前提。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我们看到一场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主要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由内而外改变了全州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创造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奇迹,书写了“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室内室外一个样”的传奇。
光有美丽的环境还不够,还要做好“美丽”经济。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岸农场,农牧民通过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实现“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在山西右玉,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从这些实践案例可以看出,“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在于促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也就是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探索构建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态资源路径转化成果得到共享。
2023年6月,浙江召开村庄经营点亮乡村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以村庄经营为突破口来“点亮”乡村,概而言之就是基于村庄独特自然条件和既有资源禀赋,以盘活利用村庄资源和资产为抓手,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载体,着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千万工程”始终紧扣城乡一体化这条主线,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图片
目前浙江已经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邮站、电话、宽带“村村通”,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在浙江嘉兴,有一个著名的101路公交车。2004年,习近平同志曾乘坐过这路公交调研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今老百姓乘坐101路公交车见证城乡风貌的巨变、触摸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
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各地紧紧把握“千万工程”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23年2月,广东瞄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量身定制推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从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强势发力,开辟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战场和新赛道。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逐步成为全国省区中农民收入最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标志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建设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千万工程”正是以省域为单元率先破题,为乡村全面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和共同富裕推进作出浙江示范。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千万工程”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始终注重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与人的素质提高的良性互动,构筑了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
每月10日是浙江省余姚市谢家路村“雷打不动”的村民议事日。晚上7时不到,村口“小板凳”村民说事亭就挤满了男女老少,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议着关系村民利益、关乎村庄发展的大事小情。在团结热闹的氛围中,亭子一旁的“村事大家说,干群心连心”对联显得格外醒目。
20年来,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浙江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显著提高,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用好依法治理的“后陈经验”、共商共信的“村民说事”等金字招牌,为全国乡村完善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有益范本。
图片
各地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并重,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在燕赵大地,“我们的节日”“文化下乡”“彩色周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走进千村万户,通过强化内容供给,有效活跃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江西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乡贤我们学”“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事迹和人物,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提供了榜样激励。
在江苏如皋市,村民自治和群众组织建设被提上一个新高度,全市各乡村(社区)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重点增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不索要攀比彩礼、邻里不随礼、亲友往来控制额度”等内容,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在四川广安市,“七清一提升”乡村整洁行动和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深入开展,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常态评选乡风文明“红黑榜”、设立“爱心基金”、建立农村“积分超市”、村民“爱心帮帮团”等方式探索形成“示范引领+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有效推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浙江金华花园村坐落着一座“千万工程”展示馆,完整记录了“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的思想轨迹、发展脉络、实践成效。如今,一座无形的“千万工程”展示馆正在神州大地上悄然耸立,全国各地在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中积极探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真经妙招。“千万工程”燃起的梦想之光,一定会照亮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江娜 施维 孟德才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