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救灾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应急处突能力的集中检验。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全过程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
提升综合研判能力。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必须增强敏感性、洞察力、预见性,从风险萌动中及时把握风险态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要进行全链条分析,将分析研判贯通雨情、水情、汛情、险情、灾情,从“降雨—产流—汇流—演进”和“流域—干流—支流—断面”等各方面实时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和暴雨洪涝风险演化态势。坚持集体会商,加强气象、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做好专家咨询和科技赋能,善于利用专业力量和现代科技辅助研判决策。
提升预警“叫应”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相关机构和人员清晰了解潜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要建立精准预警响应机制,强化预警提示性、指向性,量化预警和应急响应启动标准,规范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程序,确保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信息“判得准、发得出、收得到、看得懂、用得好”。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响应联动做到早叫醒、早回应,切实解决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升统筹指挥能力。防汛抗洪救灾往往牵涉人员多、任务重、时间紧。越是情况复杂,越要坚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明确防汛抗洪救灾关键时段的具体岗位和具体职责,构建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权责对等、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才能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确保指挥调度有序。要完善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响应预案和运行制度,按照“点面结合、前后衔接”的要求,对点多面广的全域性灾害做到前方“点”上专业处置与后方“面”上统筹调度的有机衔接。
提升组织动员能力。防汛抗洪救灾是一场硬仗,需要相关部门、地方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必须进行广泛的内部动员和外部动员,夯实防汛抗洪救灾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内部动员应加强信息传导和检查督导,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外部动员应坚持“自救—互救—公救”的理念,开展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宣传教育,有效传播防汛安全避险知识,及时发布临灾预警《澳门41家娱乐场名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