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 2025 年的公募基金业绩榜单上,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犹如一匹黑马,以 46.35% 的收益率一骑绝尘,领跑群雄 。这一成绩可谓惊艳众人,截至 2 月 13 日,实际上仅用 25 个交易日就实现了46.35% 的涨幅,其强势表现引发市场热议——究竟是短期风口下的昙花一现,还是碳中和长坡厚雪赛道的价值释放?
业绩猛增背后的秘密:基金经理精准调仓+聚焦技术迭代“神操作”
基金经理闫思倩拥有 14 年证券从业经验,深耕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链研究与投资。在加入鹏华基金之前,她在工银瑞信基金任职时,管理的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 A 在 3 年多时间内实现任职回报 306.25%,大幅超越同期新能源指数 120.1% 的收益 ,凭借出色的业绩,她一度被誉为 “新能源女神”。加入鹏华基金后,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业绩表现不佳,但她,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精准捕捉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近一年来,她精准地从电动车产业链逐步切换至 AI 赛道。
可持续性引争议:高增长的隐忧与支撑逻辑
乐观派认为:产业趋势仍在早期,长周期景气可期。政策持续性上,中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需年均减排7%,未来5年仍是政策密集期。技术迭代空间看,当前氢能渗透率不足5%,CCUS成本离规模化应用仍有30%下降空间。估值未泡沫化: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平均市盈率(PE)35倍,低于2021年新能源板块峰值(PE 60倍+)。高盛、贝莱德等卖方机构,上调碳中和板块评级至“超配”,认为“能源革命带来的市值重估远未结束”。
悲观派则认为,短期涨幅透支预期,多重风险需警惕。一方面,存有政策补贴退坡风险;另一方面,技术路线不确定性,若钠电池、核聚变等技术若突破,现有技术龙头估值可能崩塌。另外,碳中和主题基金规模较2024年激增3倍,部分标的筹码结构恶化,交易拥挤度攀升。 国内券商分析师在部分报告提示风险,指出“当前需从β行情转向α挖掘,警惕伪碳中和概念股”。
享受红利还是止盈避险?投资者应对策略来了
资深专家建议,如果你已经持有鹏华碳中和基金,仓位低于总资产15%的话,可以考虑止盈30%,但别全卖,留底仓跟踪趋势。还可以设置动态止盈线,比如从最高点回撤15%就减仓,避免损失。
还没入场的,别急着追高,可以优先定投碳中和指数基金分散风险,同时关注核能制氢、生物质碳汇等细分技术突破,挖掘二线标的的《新宝6测速》机会。
如果觉得碳中和主题基金风险高,也可以考虑“碳中和+红利”的交叉策略基金,既能抓成长机会,又能平衡风险收益。
同时提醒,未来需要关注政策对碳中和的表述,关注氢能重卡实际运营成本能否降至柴油车90%技术情况,北向资金在碳中和板块的流入/流出持续性也要特别关注,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