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京报评论
马斯克此次诉讼,无论成败,都再次成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科技创新与技术伦理关系的高度关注。
文| 王顾左右
据央视新闻援引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29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对OpenAI及其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提起诉讼,称他们将利润置于造福人类之前,违反了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创始协议,即为人类福祉而非利润而开发人工智能。
马斯克诉讼称,“直到今天,OpenAI公司的网站仍然宣称,它的宗旨是确保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然而,在现实中,OpenAI公司已经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事实上的闭源子公司,并对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GPT-4的设计完全保密”。
9年前,马斯克曾是OpenAI的共同创始人之一。2018年,马斯克辞去 OpenAI董事会和联席总裁职务,但他继续给OpenAI捐钱。2019年,OpenAI转型为营利公司,并引入微软百亿美元级的巨额投资。
2022年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并风靡全球。此后,微软成了OpenAI最密切的合作伙伴,马斯克则沦为这轮人工智能热潮的“旁观者”,同时也成为对人工智能危险性喋喋不休的最知名警示者之一。
去年3月,马斯克还和辛顿、马库斯等人一起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6个月。这一举动也被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解读为“马斯克急眼了”,他在试图以公开信的方式暂停(骚扰)OpenAI等先行者,以便让自家的人工智能公司XAI能迎头赶上。
从公开信到司法诉讼,看起来似乎是马斯克真的“急眼了”,但不管真正的动机如何,他提出的技术伦理,以及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如何平衡都是真问题。
公开信并没有产生实质的约束作用,作为法律手段的诉讼,虽然披着合同纠纷的外衣,但要对OpenAI等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构成实质的影响——比如叫停研发,或将GPT-4开源,也并不容易。
马斯克在诉讼中强调,AGI(人工通用智能)在OpenAI的GPT-4模型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他的证明逻辑很巧妙,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马斯克引用微软一篇题为《AGI的火花:GPT-4 的早期实验》的文章,该文称“GPT-4能够解决跨数学、编程、视觉、医学、法律、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新颖且困难的任务,而无需任何特殊提示。且在所有这些任务中,GPT-4的表现与人类水平惊人地接近,通常远远超过之前的模型”“鉴于GPT-4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相信它可以合理地被视为AGI系统的早期(尽管仍不完整)版本”。
根据微软和OpenAI的协定,AGI一旦实现,则OpenAI的AGI系统将“被排除在与微软签订的IP许可及其他商业条款之外”。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OpenAI和微软不会承认GPT-4是AGI。有媒体也报道,OpenAI 首席战略官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已否认了GPT-4是AGI。
当然,马斯克的诉讼意图,也可能包含申请法院对GPT-4是否为AGI技术进行司法鉴定。只要进入鉴定程序,封闭的GPT-4就可能被揭开神秘面纱。但这一步能否实现,还有待更多信息的披露。
事实上,如果说人类还没有准备好迎接通用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同样需面对,人类是否已经准备好拥抱开源的GPT-4?毕竟,按照一些人的说法,这是AGI,而不是特斯拉,不是电动汽车。
此前,特斯拉的开源,吸引了不少车企成为电动汽车的制造商和推广大师,甚至吸引了一些“PPT企业家”也摇身一变成了电动汽车创业者。这在客观上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普及,特斯拉和众多电动车企,均获益其中。
但GPT-4的开源,比特斯拉复杂得多。科技巨头们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确保维持透明度和公平竞争、不牺牲公众利益,甚至不葬送全人类的未来,这对于世界《趣投网官方》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
马斯克此次诉讼,无论成败,都再次成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科技创新与技术伦理关系的高度关注。某种程度上,这或将为全球范围内AI初创公司在研发、商用规则和标准上提供参考个案。
也因此,在隔岸观火的同时,这其实也警示更多人工智能从业者,要加速自己的通用人工智能研发,并就行业剧变做好充分的准备。
撰稿 / 王顾左右(法律学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推荐阅读:
“低彩礼可第一顺位择校”,缘何引发争议 | 新京报快评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善用技术可抚慰人心之痛 | 新京报专栏
遏止不婚潮向农村蔓延,离不开发展这个“硬道理”| 新京报专栏
不拖欠账款,就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 新京报社论
依法管束“电子眼”,遏制地方罚款冲动 | 新京报社论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准入门槛、企业资质等信息的公开、原材料质量把控等,在《指 ❓导趣投网官方意见》中都有明确。特别在施工、验收等环节,市民也能在一定程 ☾度上参与监督,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办事的宗旨。”市民代表 ⏫顾正华表示 ♉,《指导意见》立足于安全底线,细化了各环节的工作要 ☾求,并充分考虑市民群众的参与,值得点赞。
接送时间
本报记者 熊庆来 【编辑:刘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