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版图的雄鸡尾端,额敏河从塔尔巴哈台山奔涌而下,把平坦肥沃的塔城盆地滋养成“塞外江南”。那里水草丰茂、宜耕宜牧,是新疆的粮食、油料和肉类主产区之一。
乡村振兴的路上,富民产业如何培育?就业增收如何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如何提升?初春时节,记者行走在塔城地区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种植结构,怎样调
虽然家里还有“存货”,但种植大户肖哲友还是早早地来到农资店,想再购置一批化肥。“这两年,化肥价格涨得厉害,今年比去年稍微好点,要是再降点就更好了。”老肖说,2021年底,尿素、磷肥、钾肥价格涨了一波,折算到每亩,要多花费七八十元。
种粮成本上涨,比较效益收窄,让肖哲友动起更换种粮品种的念头。但该种啥?
恰夏镇是塔城市最大的农牧镇。全镇共有耕地45.1万亩,人均耕地超过15亩,这在北疆并不多见。
“过去,人们种地浇地都是大水漫灌,浪费水效益也提不上去。这两年,我们引导农户以水定产、以水定需,引导农民增加小麦种植面积,适度发展酱用番茄、籽用葫芦和打瓜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说起种植结构调整,恰夏镇党委书记印文轩向记者强调了“节水”和“效益”两个关键词。
据他介绍,玉米产量高,但需水量大,每亩需水500方,而小麦每亩需水约300方,这几年全镇小麦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冬春小麦加起来超过12万亩。
为保障农民种地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出了不少实招:自治区开建锡伯图水库,明年即可蓄水,投用后能缓解恰夏镇7万多亩耕地灌溉的难题;组织农牧民提前订购农资,积极争取惠农贷款,去年超过7亿元;引导种粮大户参加农业保险,去年7月遭受冰雹灾害,1.7万亩小麦受损,全镇赔付金额2000多万元,为农民挽回了损失。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农民种地的比较效益,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一道必答题。
90公里开外,裕民县吉也克镇库萨克南村,向阳花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葛玉东正对村民们的种植意愿进行摸底。
坐落在219国道旁的库萨克南村,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2015年,葛玉东尝试种了200亩番茄,没想到大获成功,结出的果实品质高、品相好,受到酱厂的欢迎。他成立了合作社,很快在村里发展起了万亩番茄种植基地。
“最初那两年,种番茄每亩地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这两三年有所下降,算下来也有六七百块钱。”葛玉东说,只要找准市场、摸对路子,种地有盼头,日子也有奔头。
就业增收,怎么增
2月8日下午,记者赶到额敏县郊区乡甘泉村,只见甘泉村支部书记皇甫爱军已经被两拨参观者团团围住。眼下,这个村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全疆乡村振兴示范村。
距离县城不足4公里的甘泉村,共有土地8848亩,农牧民345户925人。几年前,这个村还是毫不起眼儿的“普通村”,缘何摇身一变成了“示范村”?
皇甫爱军说,变化是从2017年开始的。那一年,村里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8000多亩耕地有了机械化支撑,走上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不少村民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不种地了,去干啥?成为摆在甘泉村村民面前的首要问题。
村里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办起各种技能培训班,让一批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叶兰英成了抢手的“金牌月嫂”,一个月上班20天,收入上万元;刘强带着几个贫困户组成施工队,一步一个脚印地揽活儿,现在接上百万元的工程也不在话下;马方明等10来个村民在火车站、加油站当保安,每月工资也有3000多元。
还有一些富有闯劲的村民,摸索着开启了创业之路。他们瞄准建设火车站、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机会,购置了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和农业机械,用一辆辆车撑起了一个个致富的家庭;开小卖部的马英俊扩大规模,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大超市,经营得红红火火;在县城开饭店的李雪芹返乡开起了“二姐私房菜”,生意日渐火爆。
而甘泉村则踏上创办企业的道路。村民代表们奔赴四川成都锦里、陕西袁家村以及内蒙古、河北的“网红点”“示范村”参观考察,打开思路。在辽宁援疆资金1300万元、村自筹300万元的基础上,整合项目资金,打造出占地9100多平方米的特色餐饮中心——甘泉里,吸引了成都“李小牛鲜卤火锅”和重庆“麻辣百家一口牛烧烤”入驻,还开起了风干酒坊、全家宴,带动了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
“我们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就业、创业、办企业的道路,现在全村上下干劲十足,准备借助靠近火车站以及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优势,进一步做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皇甫爱军对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农产品加工业,如何提升
2月7日,是裕民县汇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20多名员工来到老厂房里,精心打扫后告别,今年他们要搬入新厂房,那里建起了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能产5000瓶酸梅汤,相当于老厂房一天的产量。
裕民县有着“野生酸梅之乡”的美称,当地人一直保留着煮酸梅汤、制酸梅酱的传统。但其生产加工始终停留在“小散弱”的小作坊阶段,很难上规模。
2019年,当地注册成立了公司,从事酸梅汤、酸梅酱的生产加工和销售,90后小伙子于文东出任经理。他们将当地传统手工技艺与俄罗斯水果茶熬制技术相结《TSCD》合,提升了酸梅汤的口感。但受限于资金和技术,第一年的销售额只有60来万元,销售区域也仅限于周边。
裕民县工信局注意到了这家刚起步的“小不点”,指导企业注册了商标,改善了包装设计。更重要的是,工信局带着企业的产品多次参加展销会,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产品销售额不断攀升,北京、陕西、四川的客户都慕名而来。
裕民县结合村民庭院大、土地闲置的实际情况,适时启动了酸梅“百亩万棵”种植工程。由汇河农业牵头,与新地乡、江格斯乡、哈拉布拉乡3000余户农牧民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免费向农户发放树苗,后期酸梅挂果成熟后全部由企业收购,带动农户增收。
“今年1月,我们在农产品交易会上,签了1800万元的订单。”于文东说,这让他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让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提升,关键要有整体谋划,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让农产品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县域,助力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裕民县工信局局长朱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