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中国)习近平第三次雄安行,三个“特别”背后蕴深意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雄安新区,是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设立的。根据公开报道,这是习近平第三次对雄安进行考察。通过此行中的三个特别之处,外界可更好感知他的这次雄安之行。
一是雄安的特别之处。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习近平曾说。这番话折射出一个大党大国的“时间观”。而雄安新区从设立之初,就以“千年大计”的《博悦平台注册》定位进行谋划,无疑是这一“时间观”的极佳体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说,以“千年大计”来定位一座新城的建设,这在中国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空间维度上看,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也是它不同于其他“新区”“特区”的独到之处。习近平曾打比方说:“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
如今,经过6年规划建设,对于雄安新区在顶层设计上的“特别”考量,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习近平本次考察之时,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陆续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累计已超过140家,已经建成的重点居住片区,约12万人乔迁新居,配套设施齐全,“15分钟生活圈”加快形成。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人们如此形容。
对于雄安的发展,习近平此行中说: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二是特别的考察时机。
习近平每到雄安调研考察,都处于雄安发展建设的“关键之时”。2017年2月,习近平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考察,一个多月后,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正式“官宣”。2019年1月,习近平再赴雄安,雄安新区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
此次时隔四年,习近平第三次考察,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雄安下一步如何绘好“工笔画”,进一步拔节生长?在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新节点,习近平又一次把舵定向。
此次考察的时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中共正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相关主题教育也已展开,雄安考察因此被外界视为一次高层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的“公开课”。
此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李干杰、何立峰等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吴政隆、穆虹、姜信治等参加座谈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认为,这样的安排在国内考察中比较少见,以极为特别的高规格展示出大兴调查研究的明确态度。
看交通、进社区、问生态,察实情、听民意,习近平在实地调研后指出,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各方面工作是扎实有效的。”
他还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
三是顶层谋划中的特别考量。
目前,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现代化”,也正是雄安这座“未来之城”顶层设计的应有之义。
早在2018年4月公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现代化”一词就出现高达22次,包括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等要求。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再次明晰雄安建设顶层思路中的特别考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此行,他特别强调“高质量”,要求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而此次考察的主题亦聚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高质量建设、高质量疏解、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习近平考察中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还重点部署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并要求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包括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
戴焰军认为,雄安新区建设既有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普遍性,也具有自身特殊性。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体现出针对雄安“因地制宜”的顶层考量。
在对这座“未来之城”的考察中,习近平还以“人民之城”来寄望雄安。“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说,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