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作者:陈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键入一条“色彩丰富的中国龙”文本,极具中式审美的高清视频快速构建;上传一张手机照片,立体变幻的特效视频便可活灵活现;打上相应描述词的标签,一首别具特色的音乐旋律拨动听众心弦……在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万兴“天幕”进行内测的场景中,人们看到了AI赋能音视频的创新动力。伴随“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湖南浏阳河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内的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释放出无限生机。
湖南文化产业既“叫好”也“叫座”,关键在于抓住了科技这个“牛鼻子”,将科技进步取得的各种成果,迅速渗透到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全过程,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场景,并体现出“多快好省”的驱动特征。一是“多”。抓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跃升的机会,持续深化文创数字化场景应用,极大程度丰富了文化资源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不断探索出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二是“快”。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大大提升了文创企业内容生产的效率。三是“好”。在VR、AR、元宇宙等技术的加持下,文物典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愈加“活色生香”,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显著增强。4K电影修复技术在守护珍贵典藏、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省”。不断夯实科技基座,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在马栏山一地,就设立了视频超算等十多个研发创新平台,助力企业提升文创能级的同时,大幅度节省了企业的研发支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造就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同时也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从微观层面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到中观层面的企业治理,再到宏观层面的发展模式、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都需要破除思想藩篱和路径依赖,探索建立与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宜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
这就要求实践者在探索中,解析与文化产业相关技术发展相匹配的各种规律特征,关注形势发展变化和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及时调整前瞻性布局的方向和着力点,加强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强化基础性技术供给;研判文化产业科技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动向,优化人才、技术、设施、音视频算料、算力等要素配置,识别新型要素的内涵及特征,抢占开发利用的制高点。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会,深化文化产业领域的“四链融合”《广东会793366www》,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专项支持,实现人才链、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同频共振,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转型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启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把握好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和治理逻辑,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公共技术平台构建、算力协同、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着手,营造开放的产业创新生态,实现文化产业科技要素的快速集聚和高效转化。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也是与不同文明实现“美美与共”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定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激活文化消费潜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