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的资本市场中,物业企业的上市热潮汹涌澎湃,然而,当下这一局势正发生着显著转变,“私有化”的趋势逐渐扩大。
2025年2月14日,融信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融心一品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799彩票官方网址》已批准私有化建议,预计在3月18日下午四时起,融信服务股份将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而在2024年9月底,华发物业已完成私有化,率先打响了物企主动退市的第1枪。
上市潮落,私有化兴起
2020年至2021年,正值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收紧之际,物企凭借其轻资产、现金流稳定等特点,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大量物企蜂拥上市,香港联交所更是成为全球物企上市的首选地。
然而,短短两年时间,市场风向骤变。受地产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多数物企业绩下滑、增长乏力,进而遭遇股价下跌的压力,物业股流动性明显变差。克而瑞物管统计显示,近9成上市物企日均换手率低于1%。2024年,66家上市物企中59家企业日均换手率低于1%,占比高达89.4%。
从股价走势来看,2024年2月份,上市物企的平均股价触及3.4港元/股的新低,虽在各项地产行业支持政策出台后有所上涨,但涨势未能持续,至年底又回落至4.6港元/股,较2023年年初下跌超3成。
企业经营业绩增长乏力也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2024年上半年,上市物企的营收增速回落至4.7%,创下近年新低;同期,上市物企净利润均值约1.4亿元,同比下降超3成;其中,超六成的上市物企净利润同比下滑,更有7家上市物企陷入亏损状态。受关联地产公司业绩影响,众多物业公司项目拓展困难,新增合约面积不断收缩,2024年百强物企平均新增合约面积同比下滑12.8%。
物业股在资本市场上整体面临估值压力,从上市物企市盈率来看,目前仍处于低位。2024年,在政策环境推动下,物业股估值虽出现两次显著反弹,但随着政策影响力减弱,估值再度滑落。截至2024年末,上市物企的平均市盈率回落到13.2倍,全年平均市盈率为11.9倍。受此影响,物企市值也处于低位。截至2024年末,62家样本企业的总市值为2325亿元,较2023年同期微降1.7%,与2022年的4223亿元相比,大幅下降近45%。近7成上市物企市值同比下滑,3家上市物企市值腰斩。
私有化浪潮背后的动因:多重因素叠加共振
华发物业与融信服务在谈及退市原因时,均指向股票流动性低、无法融资以及降低成本等关键因素。
融信服务同样面临类似困境,其每日成交量仅占已发行股份的 0.04%-0.05%,交易量过低不仅使股东难以变现,还影响股价稳定。股票交易流动性低、股价下降以及上市平台失去融资能力,是融信服务选择私有化的主要原因,公司认为这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物企私有化浪潮是行业发展阶段性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市场对前期过热的一种理性纠偏。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这场私有化浪潮,将加速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促使行业回归理性发展轨道,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长期价值。
尽管物企私有化现象频现,但这并不一定会成为行业趋势。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彭雨认为,在当前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业绩表现不佳、融资困难以及市值较小的物业公司,可能会选择主动退市;而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物企,鉴于上市能带来诸多优势,大多会选择继续维持上市地位 。
未来,物业行业的整合速度可能会加快。头部和中部的物业公司有望通过并购小型企业,实现扩大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整体竞争力的目标。物企退市案例也促使行业反思上市初衷,推动行业从依赖资本扩张转向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长期来看,退市压力将倒逼物企创新和多元化,积极探索非住宅业态和创新模式,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注: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