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迈入十周年 “一带一路”如何积蓄力量再出发?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刘文文)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哪些进展与经验?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一带一路”如何积蓄力量再出发?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进展与评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进行回顾与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近十年来,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成为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已经就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达成共识。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一带一路”代表了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代表了世界上最不发达、最需要发展、最贫困、最弱势的中小国家的利益。“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互联互通为这些国家找到了发展的途径,让这些国家看到了发展的愿景。
她直言,“这是在人类发展史上非常伟大的事件、标志性的工程”,尽管有些人抹黑、歪曲“一带一路”倡议,但是加入该倡议的国家不断增加,这也说明了“一带一路”示范性工程的力量。
在中国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实现了良好开局。首先,打造了非常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基建项目遍布全球。
其次,重构了经贸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助力解决了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绿色低碳发展、健康卫生合作、国际减贫等方面。
对中国来说,共建“一带一路”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水平,尤其是《澳洲5O4O4O典cc》极大地刺激了双向贸易投资,促进了中西部的对外开放,助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不过,翟东升也指出,目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变幻莫测,共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仍然会是机遇与风险交错。作为一项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仍处于“少年时期”,所以自然也有“成长的烦恼”,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步伐。
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如何行稳致远?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指出,在第二个十年,“一带一路”无论从思路和发展格局都要有巨大的提升,也就是说要成为全球化、多边主义更强有力的载体,成为现有多边机制不可或缺的强有力组成部分。
翟东升指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需在稳固基本盘的同时,拓展新的领域,中国需要持续地为共建增添新活力、新动力,并要更加稳妥地统筹好建设和安全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国际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