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在业绩增长压力、同业竞争激烈、按揭贷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消费贷成为银行争夺市场份额、拓展零售业务的重要领域。2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银行消费贷下沉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纷纷下场角逐,有的直接降低利率招揽客户;有的抬高放贷额度,在把控风险的同时筛选优质客源。部分银行存量消费贷利率出现了“降价”现象。2025年,消费贷营销“战火”仍将持续,对银行而言,单纯的利率和额度竞争并非长久之计,场景创新、服务创新、合规建设也同样重要。
新一轮价格战
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蔓延,2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纷纷加码消费贷营销力度,通过直接降低利率、抬高放贷额度或发放优惠券的方式吸引借款人的目光。
根据这位客户经理发送的活动详情,借款人需要满足当前不得有逾期、当前未结清贷款(包括信用类、非信用类等)的发放机构数量≤4家(含消费金融公司)、当前个人名下非抵押担保类贷款余额(含担保)不得超过100万元等条件。
银行消费贷以往主要面向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优质客群以及行内的代发、存款、理财等白名单客户。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银行逐渐将目标客群向下拓展,开始关注普通企业员工等更广泛的群体。除了卷利率之外,卷额度也是这场下沉战中的关键策略。
内江农商行推出的居民消费贷产品,额度最高可达到200万元,贷款利率2.75%起,贷款期限最长支持十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申请该行高额度消费贷需要抵押物。该行一位相关人士介绍,“信用贷一般放款额度为20万—30万元,申请高达200万元的额度则需要房产抵押”。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多家银行近期纷纷下调消费贷利率,一方面与去年以来较为充裕的资金面有所关联;另一方面,零售信贷市场竞争有所加剧,目标客群尤其是优质客户的争夺战愈发激烈,叠加利率环境下行的背景,机构期望能够在2025年开年为零售信贷业务带来一个好的开头。
存量利率“机动”下调
从早期的利率“价格战”,到额度方面的激烈角逐,从繁琐冗长的审批流程进化至最快几分钟即可完成放款,还款模式也从单一走向丰富,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等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纷纷涌现。银行消费贷的下沉战仍在持续,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有使用某股份制银行消费贷的金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此前申请的一笔消费贷利率下调至2.65%,根据消费者晒出的截图信息,该笔借款的放款日期为去年2月6日,贷款期限为三年,贷款到期日为2027年2月6日,利率变动方式为基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PR)减45个基点,每年指定日期重定价。
对存量消费贷利率下调的原因,有客户经理介绍,该产品利率遵循LPR进行调整,整个过程由系统自动操作完成,在LPR的基础上进行加减BP(基点)。在过往一段时间,由于LPR出现下降,使得存量贷款利率也随之降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该产品新开展的业务中,最低利率为2.88%,新发贷款预计很难再出现2.65%的利率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其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发现,亦有消费贷产品在合同条款中注明了利率调整方式包括固定利率及浮动利率。例如,某国有银行客服介绍,该行一款线上抵押贷个人消费贷产品执行人民银行相关利率管理规定,按LPR加(减)点数确定利率值。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当前,很多消费者的借钱消费意愿不强,降低利率也能很好调动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当然,这对于银行也会造成潜在挑战,比如贷款重新定价的挑战,定多少利率合理,风控的难度会加大。
苏筱芮强调,银行消费贷存量利率下调,与银行房贷存量利率下调的做法一脉相承,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不法贷款中介“转贷降息”的业务空间,同时也能够稳住存量客户,缓解客户的还款压力。
下沉市场如何破局
在当下的金融环境中,主流银行消费贷款利率已普遍滑落至3.2%以下,部分优惠力度较大的贷款产品定价更低。市场观点认为,消费贷利率想要继续下行,空间已然十分有限。
从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角度审视,银行的存款成本具备较强的刚性特征。这意味着银行在吸纳存款时需要支付相对稳定的成本,而这种刚性成本限制了消费贷利率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若持续压低消费贷利率,银行的存贷利差会被严重压缩,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影响。
从市场风险的角度分析,当消费贷利率低至3%时,相较于部分地区住房贷款利率,形成价格差,容易间接引发部分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投资领域的情况,滋生一系列新的风险。
未来,银行消费贷如何做好下沉之路,苏筱芮进一步指出,在低息环境下,不同机构之间的额度、利率规则设定已无太大差别,后续优质消费场景将是机构重点考虑的业务领域,建议相关机构可围绕“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政策倡导方向,将自身资源禀赋与促进消费水平提升进行充分结合,为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注入新动能。
苏筱芮强调,下沉市场客户信用状况相对复杂,银行需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多维度数据,如社交数据、消费行为数据等补充信用评估,更准确地识别风险。加强贷后管理,实时监控贷款资金流向,利用智能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异常还款行为。一旦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还款计划、催收等,确保银行资产安全。
盘和林直言,卷利率、卷额度的趋势还会延续,银行要做好几件事,首先要创新,风控创新、消费金融触达客户场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其次要加强合规建设,让消费贷业务更加顺畅地运行,避免违规。
北京商报记《十大赌博软件平台》者 宋亦桐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