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横空出世,资本市场上,炒作热浪翻涌。
2月11日,据四川长虹(600839.SH)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2月10日涨停,可能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非理性炒作的情形。
而几天前的2月8日,四川长虹才发布过同样的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因为其股价在2月5日-7日累计上涨超20%。
四川长虹两次公告都直接指出,市盈率已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不少,就差直接向股民喊话“风险大啊,可别再炒了”。不过喊话没用,2月13日,该股继续涨停。
四川长虹为老牌彩电巨头,但由于是公认的“华为概念股”,这一次还宣布接入DeepSeek,又上演一波股价狂欢。
身为二十多年前的A股“股王”,四川长虹早就光芒尽失,仅在《瑞彩祥云lll下载》去年10月间风光一把,拉出11个涨停板,而“华为概念”也功
四川长虹股价2月11日回调后,又继续上涨,毕竟,其多年来不停多元化,已身负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几十种热门概念,能上涨的理由可不少。
只是,股价再怎么炒作,也很难令四川长虹重拾昔日荣光。
“华为概念”一炒再炒
资本市场上,四川长虹股价2015年7月达到高点,此后迅速滑落,并在低点徘徊多年。但近两年来,四川长虹股价出现过两次突然的拉升。
第一次是在2023年10月,当时,四川长虹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股价创出八年来的新高。不过,离2015年的高点还是有不小的距离,主要还是这一波拉升比较短暂。
当时的分析认为,四川长虹的股价之所以大涨,主要是受华为概念板块整体活跃影响。
第二次是在2014年10月,这一次,四川长虹走出了一波罕见的上涨行情,期间拉出11个涨停板,单月涨幅达到178%。这在四川长虹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四川长虹当时发布公告,称股价出现严重异常波动,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存在非理性炒作。
这一次上涨,也是典型的热点概念炒作。
无论如何,这些令四川长虹与跨境电商、低空经济、西部大开发扯上关系,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炒作对象。
而除了这些,四川长虹股价最重要的上涨助力,是来自华为概念。
2020年,四川长虹旗下长虹佳华成为华为中国区总经销商之一。此外,长虹还直接和间接持有华鲲振宇约4%的股权,后者为华为鲲鹏生态链企业,是华为算力最核心的合作伙伴。
去年10月,华为因将要发布原生鸿蒙、Mate 70等产品,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波相关概念炒作热潮。作为名副其实的华为概念股,投资者当然没有放过四川长虹。
如今,随着DeepSeek大火,资本市场上相关概念股轮番上涨。虹信软件宣布接入DeepSeek,让投资者激动不已,此外,华为又宣布,基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小艺助手接入Deepseek,这无异于提供了充足的炒作动能。
眼看着华为概念被一炒再炒,四川长虹照例泼了“冷水”。
截至2月10日,四川长虹股价为11.57元/股,其风险提示公告称,股票静态市盈率为77.66倍,滚动市盈率为96.50倍。据中证指数官网数据,公司所属行业 “C3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新静态市盈率为43.68倍,滚动市盈率为40.63倍,公司市盈率高于所处行业平均水平。
“股王”没落已久
与如今靠热点炒作才引发关注不同,四川长虹多年前曾是妥妥的行业霸主。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营长虹机器厂”在军工系统研制出第一台电视,长虹品牌由此诞生。随后,当时的厂长倪润峰引进国内单班生产能力最大的彩电生产线,让长虹在1990年登顶彩电销售冠军。
1994年,四川长虹上市。到了1997年,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净利润达到26.12亿,成为A股最赚钱公司,这也推动股价直上云霄。
但股价很快就出现股价下滑,长期低迷,与之相伴随的是,长虹因为两次战略失误付出惨重代价,再也不复往日风光。
1998年,在占据超过三成市场份额后,四川长虹企图垄断市场,豪气拿下全国显像管彩电约70%的订单,但结果是积压了不少库存。四川长虹不得不与美国的APEX公司合作,在美国寻找销路。此举将长虹拖入亏损泥潭,2004年亏损额达到36.8亿。
也就是在长虹亏损那一年,彩电业出现等离子屏、液晶屏的路线抉择,时任长虹董事长赵勇决定押注等离子屏。随后,长虹投资20亿收购韩国公司,投资7.2亿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生产等离子面板。
但最终市场选择了液晶屏,四川长虹又一次押注失败。在2014年抛售虹欧公司前,四川长虹在等离子屏项目的总投资超过40亿。
两次重大失误后,2015年,四川长虹亏损近20亿,长虹彩电掉出市场前三。
多年来,四川长虹的股价持续低迷,虽然曾在2015年和2024年短暂超越“股王”纪录,但即使是如今500多亿的市值,也已经算是掉队了。
不过,四川长虹的投资者们可能不太认同。毕竟,四川长虹从很早就开启多元化之路。
从早期的VCD、家用空调、手机,再到房地产、IT业务等,如今更是可以和炙手可热的DeepSeek搭上线,四川长虹早已不是旧时代的彩电大王。
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其纷繁的业务线中,不乏热门或者有潜力的生意,谁能说清楚,也许哪天就有一项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
多元化之下,净利润低至0.45%
作为最早的彩电巨头,四川长虹不可能固守这个行业,寻求多元化也是顺应时代发展。
不过,现在看来,多元化可能更多是给资本市场提供了炒作由头。
低空经济、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都曾拉动四川长虹股价上涨,但谁都知道,这种上涨不可持续,因为背后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
以华为概念为例,四川长虹虽然持有华鲲振宇股权,但后者去年的净利润也就一千多万,长虹能拿到的投资收益还太少。
上市30年,四川长虹的营收大幅膨胀,但净利润却从二十多年前的近30亿,一路下滑。
财报显示,四川长虹上市当年,营收不足50亿,但持续增长,从2020年开始,其营收都超过900亿,2021年达到996亿,2023年约为975亿,可以说离千亿一步之遥。
不过,其净利润长时间处于低位。2021年至2023年,表面上看四川长虹的净利润恢复增长,2023年的归属净利润增长至约6.9亿,但在此期间,其毛利率仅有约10%,净利润率最高也就2%。
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长虹营收为772.98亿,归母净利润为3.45亿,净利润率更是低至0.45%。
四川长虹一直在推进多元化,业务线繁多,但从收入构成看,排在首位的仍是家电业务。
2024年半年报显示,在四川长虹的收入来源中,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业务占比43.51%,ITC产品及服务占比为34.47%,排在第三的为通讯设备制造,收入占比为10%,剩下的网络通讯终端、物流服务、房地产等收入占比较小。
可以看到,ITC产品及服务在四川长虹的收入占比在提升,增长势头也不错,同比增速超过16%,但这项业务的毛利率仅有3.71%,远远赶不上家电14%的毛利率,目前看来盈利能力还不太行。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长虹的新业务已经展现出增长潜力,但电视、空调等家电业务也仍在挑大梁。
而长虹在电视领域市场份额下滑,其与老牌的康佳、海尔,合并市占率为13.7%,去年的半年报显示,其国内电视业务还出现亏损。而空调市场仍由格力、美的把持,还有新兴的小米等奋起直追。
可以说,四川长虹的主力业务面临不小的挑战。
对四川长虹来说,以追风口的方式将摊子越铺越大,千亿规模近在眼前,但传统业务正在失守,新兴的业务又未能成长起来,还可能牵扯公司的精力,降低战斗力。
昔日“股王”,徒剩资本市场炒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