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界面新闻编辑 | 宋烨珺
港股市场开年备受关注,1月14日到21日,恒生指数连涨多日冲破20000点,重回上升轨道,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也超过了10%。
从2015年就开始投资港股的“老江湖”王明从去年下半年把投资的重心由美股转到港股, “现在国际上的一些机构都看好港股,这是为什么今年我会重点选择在港股上操作。”
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士均表示,港股的低估值是吸引他们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港股当前的投资价值在哪里?投资者们怎么看待这轮反弹?
反弹背后
张金生有着近三十年的投资经验,很早就开始买入港股,作为一名机构投资人,他认为港股当前整体处于较低的位置,用他的话说,行情来的时候,“择时非常重要”。
“现在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在相对的历史低位。40年的港股走势来看,它是周期性调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外界的地缘政治因素、包括此前疫情等的影响,改变不了市场的基本规律。”张金生认为,所有的金融商品都是有价值,当其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其自身价值的时候,股票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从恒生指数近日来的走势来看,开年来其指数一度跌穿19000点,但是从1月14日起就连续增长,一举超过20000点。
“短期内的这个V型反弹,按照行话讲叫利空出尽,也就是说,从外围来看,现在市场不确定的因素基本上都确定了。大家一看就最不好的消息也都出来,也不过如此。”
一位资深买方机构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港股反弹主要由科技股带领,科技股的反弹有以下几个原因,外因来讲就是逻辑上潜在的制裁,可能看起来没有那么可怕,即所谓负面冲击小。另外一个像国内的国产大模型进步非常之快,同时国产大模型价格便宜,比如在春节期间引起美股剧震的DeepSeek的推理模型在全球排名前列,这也是让投资者看到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势头。
“所以同样是做大模型,国内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和海外的几个科技公司的估值,相比之下,都不在一个数量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外因没有那么紧张,国产科技公司的估值很容易就上来。”该人士表示。
据该买方机构人士介绍,总的来说,港股市场就是缺乏“催化剂”,但是现在是有的,比如美国选举的换届尘埃落定,这个就是外部催化剂。“按照这个逻辑,行情能延续,至少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价应该还是有上涨空间。”该人士表示。《澳博官方网站app》
在这一轮反弹之前,恒生指数连续下跌了半个月。一位港股资深机构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之前主要是科技股拖累大盘往下,恒生指数就一度跌穿了19000点。
据张金生介绍,其管理的私募基金从去年9月份以来一直有进行调仓。“那一阶段好多股票暴涨,有的短时间内涨了好几倍。”那个阶段张金生就把一些获利比较丰厚的都变现了,有的股票现在重新又跌下来了,“又跌到一个非常理想的价位,这种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张金生说。
港股在去年9月底10月初迎来了一波暴涨,wind数据显示,恒生指数一口气从9月11日17000附近涨到10月7日突破23000点。
一方面买入科技股,另一方面也并不排斥传统行业,在张金生看来,本轮反弹对一些传统稳健的行业同样是利好。“传统的行业,像有些收益比较稳定的,就按照傻瓜似的投资方式,比如有些股票分红率能达到8%、10%,按照现在的价格算,买了就不管它,即便是股价不涨,每年还获取10%的收益,股价一旦涨一些,就相当于赚了双份的钱。”
虽然看好港股的前景,但张金生认为,指数显然不能持续上攻,有所回调也是正常的,“不过,从真正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也有港股资深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许多外资低配港股,一旦政策托底,就会有短线对冲基金,秉持“买了先算”的想法,急切入市,例如港股去年两轮,均于短时间内上抽,市场呈现急涨急跌的走势。
从美股回到港股
众所周知,近两年美国股市整体上处于一直上涨的状态,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都有较大幅度涨幅。
作为一名有近10年投资经验的港股资深投资者,李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只会买那种基本面非常扎实,然后又有增长,估值又很便宜,又有股东回报的股票,我是战略性投资者,基本上长期都是满仓。”
李刚的投资布局具有国际化视野,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布局全球”,从去年9月开始他逐渐将更多的仓位从美股转移到港股和A股。近期这波行情,他主要加了一些估值较低的头部科技股,比如腾讯。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港股公司的回购力度正在加大。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281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较上年同比增长35.09%。这些公司的回购金额累计达到了2657.5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09.41%。
李刚认为,港股是个巨大的估值洼地,所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股价很容易涨起来,但因为估值低,所以股票也很难跌得深,“因为这些公司回购注销派息已经很丰厚了,政策刺激,预期改变乃至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都可能引发港股反弹。”
李刚此前主要关注美股,不过从去年开始,他的注意力也渐渐转移到了港股,“我个人觉得这个位置投资美股没有什么性价比。”
和李刚类似,2015年就开始投资港股的王明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把投资的重心由美股转到港股,“现在国际上的一些机构都看好港股,也就是为什么今年我会重点选择在港股上操作。美股估值较高,还是有泡沫,所以它大概率需要回调,挤掉一些泡沫。”
王明发现,从去年10月份那一波涨幅过来之后,美股对于港股的联动效应已经没有此前那么强的影响,“你会发现有时候即便美股大跌,港股这边还是能涨,可以理解为港股的弹性或者韧性更强了。”
界面新闻采访多位港股投资人了解到,当前科技股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重点的布局方向,而科技股本身的发展潜质乃至于其过低的估值是很多投资者参考的重要指标。
估值修复?趋势反转?
不同的投资者会有自己的投资逻辑,但对大势的判断上,专业投资者常会有共识。
张金生说,在他的投资逻辑里面,如果市场上能够以生铁的价格买到黄铜,这是非常好的投资,但是如果以钻石的价格买黄金,这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投资,所以价格和估值是第一位的。
多年的投资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使得张金生对市场有着很强的敏锐度,他认为科技股要讲究投资时机,当前包括医药和AI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AI现在是一个未来市场的新的爆发点。”张金生说,在总体看好港股前景的前提下,还是坚持一个长线的投资逻辑。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一年的交易次数是很有限的,有时可能一年调一次仓。比如前段时间科技股跌得深,就会增加持仓,卖的时候会有一个预期,“除非股价到了预期,否则不会卖。”
另一位资深的港股私募投资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前港股大概率还是结构性行情,除了科技板块涨幅比较大之外,其他的板块还没有太大的涨幅,汇率反弹可能是一个助力因素,潘功胜行长讲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港股提供持续的流动性,从目前来看,未来还是有想象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月13日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了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及提高支付结算便利方面的多项举措。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方面,即在现有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框架的基础上,使用互换资金增设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期限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总额度为1000亿元人民币。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港股的估值比较低,低估值其实隐含较低的盈利增长前景,但港股的分红及股东回报很好。颜招骏认为,当前美联储放缓降息和特朗普上任后施政的不确定性是制约港股流动性和推升风险溢价的重要因素。但低估值、基本面边际改善以及政策预期均助力打开向上弹性空间。
“美元指数和无风险利率有美国相对其他主要经济体更稳健增长的支撑,向下的节奏和空间不大。而内部政策面在3月‘两会’前可能仍偏向‘以守为攻’,‘发展与安全’‘防风险’ 的中长期政策基调不变。短期外部压力难以大幅舒缓,内部应对‘固本培元’。”颜招俊认为,港股大盘在低位反弹后或仍延续震荡结构性行情为主。
在王明看来,当前港股的估值是相对低位,甚至是处于历史低位,“另外从恒指的技术走势而言,当前港股可能处于近10年最好的趋势之中,所以我今年或明年都看好港股的局部表现。”
“其实港股炒来炒去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选择的标的不多,”王明说,“如果投资了一些交易量少的,心里没底,因为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肯定投资一些头部的蓝筹科技股。”
除了一些头部的科技股,在地产、消费等领域,李刚也选择了一些交易量靠前的股票,“我觉得港股只要抓住一两波行情就可以了。”
一位资深港股分析人士向界面新闻分析指出,主要由于港股估值便宜,之前估值一直受到海外风险的压制,在前期修复行情中涨幅落后于A股市场。这段时间由外部环境缓和,市场出现反弹行情,港股估值修复空间更大,反弹的幅度也会更大。
从历史的走势来看,恒生指数已经调整了7年,张金生认为,未来恒生指数三年内会出现估值修复,“港股现在还是可能挑到好的标的,潜在的增长空间还挺大的,回报率会很高。”张金生说,在全球的横向对比来看,港股的流动性并不算是很差,甚至在全球对全球范围里面还算不错。
(张金生、李刚、王明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