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硬AI
R1模型发布一周之后,来自中国的神秘AI公司DeepSeek刷屏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和社交网站。以至于AI投资者“modest proposal”一脸问号地发推:
为何DeepSeek今天突然成为主流焦点,导火索是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位网友纷纷表示“是啊是啊,确实蹊跷”,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1月20日DeepSeek发布了可以媲美OpenAI O1的R1模型。但proposal老哥很执着的追问,这是周一的事了,但为什么偏偏是今天火了?
拥有20年投资经验的大V TMT Breakout总结了可能的四个原因:
1、X平台算法导致;2、Andreesen发推称赞;3、纽约时报发了文章;4、因为反身性,英伟达盘前下跌。
这里提到的Andreesen,显然就是指华尔街顶级风投A16Z创始人Marc Andreesen,他说了什么呢?
DeepSeek R1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惊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并且是开源的,是对全世界的大礼。
可以说,对于AI的最前沿发展,Andreesen算得上是权威了。
现在权威大佬给DeepSeek“盖戳认证”,这分量还真不轻。
不过,DeepSeek当得起这份“盛赞”。上个月发布的V3模型,仅用550万元2000张卡做的,和OpenAI几亿烧出来的一样好。
本周一发行的R1推理模型,更是技惊四座,赢得赞誉无数。
1月24日,在专业大模型排名 Arena 上,DeepSeek-R1 基准测试已经升至全类别大模型第三,其中在风格控制类模型(StyleCtrl)分类中与 OpenAI o1 并列第一。而其竞技场得分达到1357分,略超 OpenAI o1 的1352分。
至于纽约时报对DeepSeek的报道,我们也看了下,对DeepSeek的成功,纽约时报是既羡慕又警惕:
在我们的要求下,DeepSeek最新的R1模型很贴心地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文章认为DeepSeek大模型以极低成本(600万美元)和少量芯片(2000块)实现了与OpenAI等巨头相媲美的性能,挑战了“唯有科技巨头才能研发尖端AI”的行业共识。其成功源于中国工程师在美国芯片限制下的创新突破:通过开源生态协作、算法优化及资源整合,将黑市芯片与量化交易公司的算力积累转化为技术优势。这种模式不仅揭示美国技术封锁的意外反效果,更预示中国可能通过开源主导权重构全球AI竞争格局,使低成本创新成为颠覆行业的新路径。
其实,硬AI注意到,不仅是纽约时报,这两天海外主流财经媒体“不约而同”的对Deepseek进行了关注。让我们感受一下画风。
英国金融时《直播软件》报:
经济学人:
连线:
第四个原因,“英伟达反身性”就有点阴谋论了。TMT Breakout在与网友的讨论中,隐隐将英伟达周五下跌的原因指向DeepSeek的爆火。
恩……上面这段话诸位是不是看不太懂?没关系,我们把它交给DeepSeek-R1,马上解释的明明白白:
DeepSeek R1的突然爆火(可能因其技术突破或市场关注)与英伟达股价下跌之间存在某种关联。X平台上的讨论情绪和英伟达股价下跌共同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尤其是投机性交易者,他们试图通过做空英伟达股票来从中获利。这种关联性在diffley/wigg等交易员或分析师开始公开讨论之前就已经被一些自营交易员捕捉到。
比小编解释的还透彻,这细致入微,这推理能力,真是杠杠的。
这是2000块显卡就训练出来的?要我说,英伟达跌的不冤![手动狗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丁文武
点击名片 直播软件
本报记者 麦克道尔 【编辑:田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