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勇谈经济
一般来说,国际经济问题与国际政治问题不可分割。本文仅从中美经济关系的角度探讨中美经济博弈的原因、过程、讨价还价、合作与不合作,以及最终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以一个系列短文的形式呈现,隔三天发一篇,今天推出专栏《加税的结果:中美经济博弈的推演》之一。
周天勇
国际间的经济博弈,往往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中美作为世界经济规模前两位的经济体,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前期,各自的国民经济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面临的经济问题
从宏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财政、债务、货币和资产等指标来看,美国作为一个已经处于人均GDP较高水平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目前看似较为良好,但消费物价较高。美国联邦财政入不敷出,长期依赖债务弥补赤字,债务规模持续膨胀,联邦政府常常徘徊在“停摆”边缘;经济体系中积累了大量货币,但稳定币值和支撑债务的优质资产却相对匮乏。
在产业结构方面,美国工业化完成后,服务业占比不断攀升,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尽管自2018年以来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推动制造业回归,但由于劳动力成本过高、国内市场规模相对有限,服务业占比依然居高不下,制造业回归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科技创新方面,20世纪末的后10年和21世纪的前20年中,美国在半导体、信息应用、算法模型和无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高速发展。然而,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前期,美国也受到了疫情冲击,应用场景规模相对较小的限制,以及科技脱钩断链对其市场需求的影响,近期陷入了裁员和市场规模小、分摊成本难的困境。
中国面临的大变局式经《大奖彩票》济问题
从宏观经济各指标来看,中国在人均GDP水平仍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就业和通缩压力较大,通缩趋势不容乐观。中国中央财政收支较为平衡,负债率较低;但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地方显性和隐性债务规模可观,目前正通过中央发债化解地方债务。自2019年以来,货币M2余额规模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稳定币值和支撑债务的可锚定及有信用资产,因价格下降而出现缩水。
在产业结构方面,尽管中国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但受到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国际出口竞争的双重挤压,产业及其资本外流的速度加快、规模增大。与此同时,服务业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常住流动人口尚未充分享受工业化成果的情况下,却过快上升,面临“未富先空心化”的威胁。
在科技创新方面,疫情可能导致研发人员和设备闲置率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负增长。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例,如果对外贸易受阻、无法实现理想的出口,而国内需求又无法完全替代,将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企业倒闭。此外,国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地方科创基金在计划思维管理下,资金分配和使用存在寻租风险,基础科学原创性不足,颠覆性和突破性技术稀缺,研发技术应用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市场化。研发投资失败率高、浪费大、成本高、效率低,总体上呈现出“一个项目盈利,十到数十个项目亏损”的状况。从创意构思、个人或小团队创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认股权证-投贷联动、信贷融资到资本市场科创融资等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体系链尚未完全打通和形成。
那么,美国解决上述经济问题,是否与其率先发起并二次加征关税的中美贸易博弈有关呢?
责任编辑:韦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