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十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杨湛菲、王明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系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携五千年文明之光而来的杭州亚运会,以一场东方美学盛宴深深吸引了世界目光。
展江南韵、扬中华魂,“人文亚运”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魅力,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大国发展既是硬实《澳洲10是不是骗局》力的发展,也是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
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长城、长江、黄河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三山五岳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丝绸之路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陶寺、二里头、殷墟等历史遗迹,反映着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中国人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党的二十大前夕,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为这部皇皇巨著作序,勉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
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要再现中华文明的本来面目,彰显其历史价值,更要彰显其贯穿古今的当代价值,帮助世界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流浪地球》《山海情》等影视作品全球播映,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扬帆出海,“中国有约”“打卡中国”等活动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这些中国故事之所以赢得海外受众青睐,正因为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把“我们的故事”变成“世界的故事”,生动展现全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
情感互通,才能打动人心;价值共鸣,才能传播深远。讲好中国故事,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共情感、同理心、亲和力,努力让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故事实现与世界的“共情共振”。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国文化、研究中华文明;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渐成国际共识……
传播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功,是“讲好故事”。话语的背后是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要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中国故事更加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引发广泛关注。
海外人士普遍认为,这部著作有助于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的认知。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就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我们既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事实,也要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情怀,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智库报告向全球发布。报告总结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的发展新范式。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更加渴望了解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需要全新的表达方式。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就是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2023年金秋十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深刻内涵。
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就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就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和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就掌握了中国道路的定义权、中国精神的阐释权、中国形象的塑造权,从而占据文化传播和舆论斗争的制高点。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价值体系、美学体系,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 ♓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 ⚽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 ➧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 ❓经澳洲10是不是骗局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 ➦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两会新华社权威快报 | #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国两会时光#
本报记者 赵宏 【编辑:张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