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上官云)当诗词朗诵与戏剧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的朗诵诗剧《何幸相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幕布缓缓拉开,汉字的“撇”“捺”“竖钩”等偏旁部首从天而降,铺就了艺术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底色,朗诵诗词与戏剧情节连缀在一起,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平凡女孩的诗词人生。
《何幸相逢》的剧情简单明了,主人公郑文心在教师父亲的启蒙下爱上诗词,在诗词中体悟成长的笑与泪、喜与悲。
诗词在郑文心的生命中,不只是传统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意向,有父亲的爱、有别离的痛、有成长的苦、更有绵延的情感。
《诫子书》穿越千年,文短意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剧中父亲的家训即源自于此,郑文心一直将其铭记于心。
舞台上那些或经典唯美、或大气磅礴的诗句,在徐涛、杜宁林、韩童生、王斑等艺术家情感充沛的演绎下,令观众仿佛看到了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情感触碰。
此外,《何幸相逢》突破了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在吟诵、朗诵及表演朗诵的基础上,以经典诗词歌赋为主体,让戏剧、音乐、舞蹈 、舞台美术有机融合,呈现出一台音、诗、画、剧共融的诗词盛宴,将“朗诵+戏剧”以完整的面貌带到观众面前。
徐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愿意参演这部作品,就是被主创团队敢于挑战创新、乐于传播中华诗词之美所打动。朗诵诗剧的形式《大奖网触屏版登录》我第一次见到,也愿意为他们‘撒把盐、加把料’。《何幸相逢》的首演不一定会带来多么大的市场影响力,但总得有人迈出第一步,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值得我们去助力和弘扬。”
首演后第二天,朗诵诗剧《何幸相逢》主创团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位演出行业专家共聚一堂,分析首演得失,寻求将该剧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何幸相逢》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肯定。有观点认为,这样朗诵与戏剧深度结合的作品,既有别于诗歌朗诵会碎片式的汇总,也有别于话剧舞台的传统演绎。
它将诗歌融入到完整的戏剧故事中,让诗歌成为串联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开拓了演出新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演艺作品的表现形态。
不过,创新创意之举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难度。朗诵诗剧最重要、最难之处就在于把诗词和剧情发展融为一体,为了达到更流畅的舞台效果,作品仍需要进一步的雕琢和完善。
有专家建议,优化剧本,将现实故事进行艺术化提炼,增加戏剧性冲突;细化转场,将朗诵和戏剧的衔接更加顺畅,使之浑然天成;突出特色,选择与故事更贴切的诗词作品,争取创作出高品质的原创诗词为作品点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