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岁末年初,正是银行的“销售旺季”,往年开门红期间,投资者不仅能获得小礼品,还能申购到收益率更高的产品。
而今年,由于底层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等原因,有不少理财子公司选择下调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以降低投资者预期。
其中,中银理财、招银理财、浦银理财等机构,都在近期对旗下多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调整,下调幅度为2BP至160BP。
“这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理财机构对投资者预期的审慎管理。”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部门高级副总监鲁金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银行存款、债券等底层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促使理财子下调业绩基准以贴合实际资产收益情况。
对投资者预期审慎管理
“买到了‘理财刺客’。”1月7日,一名北京的投资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最近到期的几只银行理财收益率远不及预期,一年前购买产品时业绩比较基准都显示在3%以上,但实际收益率不到2%。
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内市场已全面进入“低利率时代”。随之,理财产品也面临收益空间缩窄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趋势延续。1月6日,招银理财发布公告称,拟调整发行的某款一年定开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1.9%—2.6%。经查询,该产品上一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5%—4.2%。
2024年12月,中银理财发布公告表示,“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公司拟于2025年7月21日起调整36只理财产品份额业绩比较基准”。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其中涉及的产品包括固收类理财、纯债理财以及“含权”的固收增强类产品。例如,中银理财(9个月)最短持有期纯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前为3.4%—4.4%(年化),调整后为2.3—3.3%(年化)。
上述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并适当参与以对冲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此外,浦银理财也对月月鑫最短持有期系列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及产品说明书相关条款文字表述进行调整。“月月鑫稳健款H”的业绩比较基准从2.60%调整至2.20%。
所谓业绩比较基准,是理财公司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市场变化等因素对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根据规定,当监管政策、市场环境、产品性质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理财公司有权调整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实际上,自2022年初以来,理财公司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就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根据华源证券测算,2024年12月,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2.45%。由于2024年11月以来境内各类型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预计还将大幅下行,新发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在2025年可能将跌破2%。
此外,湖南银行、华夏理财、广西北部湾银行等多家银行或理财子也密集调整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此前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在3%以上,经过调整大多已被压降至2.7%以下。
理财产品应实施多资产投资策略
银行系理财产品底层多为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近年来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当前,理财市场“资产荒”,优质票息不足。2024年,除“9·24新政”及10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公布后的短暂脉冲式调整外,国债到期收益率呈现出单边下行趋势,四季度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快速突破1.7%关口。2024年12月20日,1年期国债利率跌破1%,达0.9807%,为2009年来首次。
同时,存款利率也持续走低。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1年期、2年期、3年期平均利率分别为1.562%、1.665%、2.056%,较2024年初分别下降34.0BP、45.7BP、47.8BP。
对此,浦银理财在相关公告中也表述,近期,以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大幅走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响明显,收益水平出现明显波动,收益中枢大幅降低。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市场利率水平、可投资产的静态收益率等因素进行测算,对系列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
此外,回顾2024年,理财行业受到监管仍在加强。一季度限制理财绕道保险新增高息的一般性存款,二季度终止存量手工补息合约,并叫停银行理财与信托公司的平滑估值合作,四季度要求理财公司不得违规通过收盘价、平滑估值及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去熨平产品净值波动。理财投资的“去平滑”整改正在逐步推进。
鲁金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以来各种平抑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方式被监管叫停,理财机构选择主动降低业绩基准下限,以缓解业绩压力并提前管理投资者预期。
刘郁表示,对于银行理财而言,“高收益、估值稳定与流动性”一直是投资层面的不可能三角,净值平滑手段主要通过大幅抑制波动,降低居民赎回欲望,短暂打破了不可能三角限制。基于理财存款替代的负债特征,当平滑工具被回收后,估值稳定性与流动性的优先级或上升,这也意味着当前理财收益达成业绩基准下限的难度将显著提升。
除了底层资产收益率下行、监管政策收紧外,鲁金飞还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经济环境、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同时A股市场波动较大,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与业绩基准相差较大,此外部分银行基于费率调整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微调”,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费率来优化产品的收益预期展示,以适应市场竞争和成本变化。
目前,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应施行多资产策略,固收+理财或将重新成为理财子发行的热点产品。
明明表示:“可转债、黄金及权益型被动产品是理财未来可以考虑加大配置的方向。”目前已有理财产品在多资产投资上有所行动。
一家股份制大行理财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选产品的时候,不仅要看业绩比较基准,也要看产品具体投向,以及自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再看半年的收益率,在经历过一定的市场波动后,是否还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收益,最后看近1个月的收益产品涨幅情况。
责任编辑: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