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3月22日电 题:兴安岭深处被世界“收藏”的鄂温克文化
中新网记者 张玮
从小喜爱坐在驯鹿背上晃晃悠悠,随着族人从一个营地迁到另一个营地,驯鹿和猎狗是德克丽最亲密的玩伴……
3月下旬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冰雪次第消融,春的气息随着新一轮的驯鹿产仔季一起到来。这几天,德克丽回到山上,伴在驯鹿身边,一边采风,一边“陪产”。
鄂温克族被誉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的祖先原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蒙古国有少量分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中国三少民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之一的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4617人。
今年51岁的德克丽从小跟着姥姥和妈妈在山林里生活,五六岁时她就会搓鹿筋线,十几岁便可制作传统鄂温克手工艺品。“小时候经常看着姥姥制作各种桦树皮盒、鄂温《明博教育》克传统生产生活器具,传统花边和图案就深深印在心里。”
儿时长辈们用鹿角做的鞍子、桦树皮盒上雕刻的花纹、山林里的撮罗子、顶着繁茂树枝的驯鹿……德克丽将山林间难忘且美好的记忆惟妙惟肖地呈现在一块块鹿角盘上,又变成各式的耳环、项链、手串……
近些年,她带领族人们制作的鄂温克服饰、皮毛雕刻画、皮毛包、鹿角饰品、桦树皮雕刻画等,不仅销售到上海、北京、江浙、广东等地,还远销日本、韩国、英国、挪威等国家。
但对于德克丽而言,最高的成就当属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
数年前,一位来自日本、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教授来到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他对德克丽母亲缝制的一件鄂温克传统鹿皮女装颇感兴趣,便带回日本。这件女装后来被收藏进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那是首次将我们的鄂温克文化收藏到异国博物馆。”德克丽说,那一刻,她的愿望便是通过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传承发扬鄂温克民族文化。
此后,德克丽获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敖鲁古雅鄂温克服饰代表性传承人。鄂温克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了德克丽异常珍贵的灵感,小到鹿角饰品,大到皮毛雕刻画,在她生活的角角落落里,鄂温克文化无处不在,她也将鄂温克文化带出国门。
2009年,使鹿鄂温克人古新军带着德克丽的艺术品去挪威参加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德克丽的作品被挪威萨米人博物馆看中并收藏;2013年,德克丽前往俄罗斯与当地埃文基人交流鄂温克文化和驯鹿文化,她亲手制作的桦树皮针线包、皮毛包被俄罗斯英格拉鄂温克文化博物馆收藏。
这些年,来自英国、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走进德克丽的鄂温克民族手工艺传承基地考察,并将她的作品带走收藏于本国博物馆中。
如今,鄂温克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由最初的手口相传,蜕变为视频直播教学。
在德克丽看来,以传统为根基的创新才会有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她更愿意带动鄂温克族青年把鄂温克文化传承下去。“我希望多用年轻人的眼光看世界,大胆创新,让承载着厚重民族文化精髓的鄂温克文化走得更远,向世界讲中国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