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城,足球比赛和天气一样火热。在这里,地处城北新区的足球场成为大家每逢周末必去打卡的欢乐地。
踢球就是一份纯粹的快乐
6月23日下午,刚刚干完农活的车江二村足球队队员邰文勇,匆忙赶到榕江城北新区足球场。晚上他和他的同村伙伴们还要踢场足球比赛。对手也是同村伙伴,他们的队伍一个是车江二村一队,另一个是车江二村二队。
半个小时后,邰文勇到了体育场。此时,家住县城的杨运芝老人刚吃完饭,拿着扇子也到了场。他说:“昨天看球赛到凌晨才回家睡觉。”不过他觉得,车江二村的比赛更好看,因为这个村的足球水平在当地是最高的。
在当地村民看来,踢球就是一份纯粹的快乐,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上场踢球。观看比赛也是一种快乐,更何况,除了比赛,球场内外还有更多的乐趣。
今年春节,榕江县车江三宝侗寨举办了一场足球联赛,8个村子参赛,持续了一周。网友对标“中超”,将这一比赛称为“村超”。
当时刚好邻近的台江县篮球赛事“村BA”火爆全国,当地球迷组织为了让更多村寨参与进来,于5月中旬举办全县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队伍由各村村民自发组织,20支足球队队员,以及裁判、志愿者都来自当地各行各业,包括建筑工人、小摊贩、农民、老板、司机、学生……年龄从15岁到40余岁不等。比赛每周五、六、日举行,每天三场或四场足球赛接连进行,从傍晚持续到午夜,每场都有上万人次观看,最多时达到5万多名观众。
出乎当地人预料的是,“村超”一经开赛,便立刻成为各个网络平台的热门话题,网友们惊叹,原来贵州村里有这么多“梅西”,他们能踢出漂亮的远射、倒挂金钩。还有省外球迷远道而来,专门为体验这份激情。
极富民族特色的足球赛
其实,前来观看“村超”的观众,看到的并不《澳洲幸运10计划预测》仅仅是一
热闹在比赛前就已经开始了:壮汉敲着大鼓,走在队伍最前面,跟在后面的有穿着球衣的正式队员和十几岁的青训队员。再往后,有扎着羊角辫、挥着小红旗的幼儿园小女孩,有抱娃的年轻妈妈。有人抬着自家种的小西瓜,还有人端着凉粉、举着糯米做的“足球”。这支色彩斑斓的队伍,在街道上浩浩荡荡。
来到城北新区赛场,看台四周已坐满了观众,就连场外大桥上靠近场地的一边也站满了观众。比赛前,进场的先是来自各村的啦啦队,他们的名字也很有当地特色:击鼓啦啦队、敲锅啦啦队、摇扇啦啦队、幡旗啦啦队……啦啦队员无论男女老少都精心装扮,身着各自民族服饰,抬着各自特产,在锣鼓声中、在琵琶弦外、在芦笙调里,排成两队有序进场。
接下来,各村代表队的村民们着民族盛装、肩挑土特产、吹着芦笙、跳起舞蹈,与同村的足球运动员一起入场。
随后,由各个苗村侗寨自发组织的暖场活动也会轮番登场,比拼气势。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表演着蜚声世界的《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在场的数万观众一起互动,将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比赛开始了,参赛的虽然不是职业球员,可大家对于踢球的认真劲儿却非同一般。
场上球员奋力拼争,场外几万观众齐声呐喊、加油鼓劲。
比赛间隙,榕江本地的“萨玛乐团”民族摇滚乐队走到球场中心,在架子鼓、键盘等乐器的伴奏声中,一阵清丽悦耳的歌声由球场中心向四周飘散。现场观众瞬间被点燃,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大家或举手拍照,或摇旗呐喊,或敲锣打鼓,声浪如海涛般汹涌。
足球点燃热情也带火经济
32岁的石世显是一名参赛球员,他上小学的大儿子也是足球爱好者。“儿子一直喜欢踢球,但过去没有现在这么痴迷,现在每到周末就带着足球早早去赛场等候。”他认为,“村超”营造的浓郁足球氛围正在深刻影响着当地的青少年足球发展。
据介绍,榕江县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有了足球运动。经过80年的发展,足球在这个黔东南大山深处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村村都有足球队,有的村还不止一支,全县光标准足球场就有14块,并且全部免费开放。
杨同阳在另一个县里工作。作为村里球队的主力,每个周末都要回来参赛,每次回村,他得先打车到高铁站,接着乘高铁到榕江站,再转汽车回家。杨同阳不怕折腾,他笑道:“必须回来,这关系到村集体的荣誉。”
在当地村民看来,这些在社会上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学生娃”回到家乡,就成了万众瞩目的“足球明星”,也成了“全村的希望”。
在比赛场外,口寨村村支书石丽正带着村民给观众免费分发他们带来的特产和小吃。她笑着说:“村民做这些小吃,都是自发的。”家里的杨梅熟了,带些杨梅;西瓜熟了,摘些西瓜。村民自制的手搓凉粉、卷粉,更是必备小吃。
石丽说,足球在整个榕江县都有极深厚的基础。自己来到这里12年,印象中,村里每年春节、暑假都有足球比赛。自己的丈夫喜欢踢球,这些年过年都是在球赛中度过的。
在榕江县城卖当地小吃的董永恒,被网友称为“卷粉王”。这个周末,没有足球比赛的他与家人在店里忙活,磨米、蒸粉、打包卷粉……“周末游客比较多,县城许多酒店一房难求,收入比平时多一倍。”董永恒说,“村超”不仅点燃了大家的足球热情,也带火了当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