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0月8日电(孙婷婷)“我们今年玉米亩产超过1800多斤。”淄博市桓台县大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铭介绍说,合作社通过密植滴灌种植新模式,将传统的亩均种植4000株到4500株玉米,提高到亩均保苗密度6500株,提高玉米产量。
在粮食高产稳产的同时,桓台县还把发展数字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搭建覆盖“耕、种、管、收、销”全链条的数字服务平台,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塑造粮食生产新优势。“今年桓台县各类经济作物同样喜获丰收,促进了农民增收。”桓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文华介绍,该县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突出“一村一品”,发展金银花、猕猴桃等各具特色的高附加值产业项目。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该省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不断输出农产品稳产保供“粮策”,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齐河县素有“黄河粮仓”的美誉,粮食总产连续15年超22亿斤。在中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新增粮食储备19万吨,日烘干能力超万吨,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粮食库存“低温、低氧、低能耗”,大大提高了当地粮食收获时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目前,齐河以覆盖镇街的粮食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了从粮食供种、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实现粮食从地头直接烘干入库,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失损耗,年可减损7000吨,可实现增收1亿元(人民币,下同)。
山东持续在制度惠农、资金利农、科技赋农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打造高标准农田,引导农民以最好的土地、最先进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提升综合产能。“我承包了760亩土地,全部用于粮食种植。专家经常到我这里开展配方施肥、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还为我争取粮食、农机等各项补贴。”潍坊市临朐县山旺镇种粮大户张广庆介绍说。
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表示,该县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1790.97万元,一次性种粮补贴175.69万元。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新建及改造提升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已完成招标并顺利开工。
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利用黄河滩区复垦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预计玉米平均亩产1300斤,大豆亩产190斤。”归德街道种粮大户张有国告诉记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实现利用土地空间、透风透光、保水遮阳等多种优势,从而达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的效果。“玉米产量不会减少,大豆每亩可增收100公斤左右。”
山东坚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寒露时节,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朝阳社区蔬菜基地的600余亩西蓝花迎来丰收季,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采收,供应市场。“我们今年种植的西兰花,亩产可达2700斤至3000斤,比去年增产500斤左右。”茌平区西兰花种植大户闫朝忠介绍说,针对当地土壤和气候,他们选用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还采用全程滴灌,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
据了解,近年来,茌平区聚焦农业产业现代化,鼓励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持续加大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使用自动驾驶播种一体机、自走式植保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提升农业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500多个大跨度外保温的大拱棚组成的一片“棚海”分外惹眼。棚内自动通风、水肥一体化、生物除害样样齐全。沂南县生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吕慎宝介绍说,大跨度外保温大拱棚是沂南新发展的一种设施,棚的跨度在20米左右,高度5米。目前,沂南县已改造提升和新建新型设施6万多亩,《完美体育官网登录》黄瓜亩增产1.5万斤以上,增收2万多元。
在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悉心研发培育蓝莓本土品种。为了让蓝莓从产量品质到果品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提升,东港区从源头育种,不断加快研发培育本土品种。“一直以来,我们的蓝莓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这些品种面临被淘汰的困局。加快研发培育本土品种,是我们必须向前一步的选择。”陈疃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开江介绍说。
经历科研攻关,陈疃镇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字号”优良品种。其中,禾沃1号、2号、3号三个新品种经国家林草局实地核验通过,且品种也将成为东港区的主打品种。“相较于传统品种,新研发品种不仅在口感、存储时间上比其它蓝莓品种更胜一筹,每公斤价格预计增加20%。”孙开江称,陈疃镇蓝莓产业从蓝莓的育种组培、智慧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