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临近中秋,在杭州亚运会的运动员村里,一场非遗体验活动——制作“加油鸭”正在进行着。
这只小小“加油鸭”其实蕴含着大大的内涵,这是创作者们在用中国传统文化给各国运动员们加油、打气。
剪笋壳、涂胶水、画花纹……在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的指导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员亲自尝试,制作了她人生第一份中秋礼物。
这只备受运动员喜爱的“加油鸭”,它身上披着的土布,可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土布以纯棉为原料,用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而把它们作为中秋礼物,送给来自外国的朋友们,并让他们亲手参与制作,既展示中华文化之美,也增加各国运动员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让郑芬兰没想到的是,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并没有把她亲手制作的这份礼物带走,而是回赠给了郑芬兰。她要把礼物给老师留着,再一起做一个新的送给家人、朋友。
不仅现场展示,郑芬兰与公益志愿者还专门制作了一些笋壳“加油鸭”,作为伴手礼,送给各国运动员们。
这个寓意美好、生动可爱的“加油鸭”也受到了各国运动员们的热捧,甚至还出现了“一鸭难求”的火热场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志愿者做的“加油鸭”送给各国友人,各国运动员也在文化屋里亲手体验制作过程。非遗展示台前,古老的织机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一个个生动的“加油鸭”更是中国人民热情、友谊的载体。
村里的文化市集里同样热闹非凡,竹编、剪纸、皮影戏,每一个展位面前都围着不少外国运动员。来自泰国的击剑运动员正在体验绸伞刷花。在刷子涂上颜料,再和丝网进行充分摩擦,颜料就会透过刻板平铺在画布上,精美的熊猫图案就做出来了。当得知这是绸伞上的技术时,运动员班提达十分惊讶。
甲骨文猜字谜的游戏也同样吸引人们的目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击剑队随队官员们正兴致勃勃地体验着。
在杭州西湖,来自亚洲多国的运动员、体育官员及外媒记者,还一起坐上游船赏月,共赴一场“中国式浪漫”。
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既有奋力竞争,也有携手共进。杭州亚运会不仅能够展示各国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同时也通过多元文化交流进一步增进跨国友谊。
9月26日一大早,老挝国家散打队总教练宋亚男就来到了亚运村的文化小屋,想选一份中秋礼物,送给来参加亚运会的老挝散打队员们。宋亚男虽然执教老挝国家队,却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今年的中秋节,对于宋亚男来说,与往年有些不同。
老挝国家散打队总教练 宋亚男:“因为他们是在中国杭州参加亚运会,没有在家里跟家人团圆,给他们一个小礼物,想让他们感受在这边过中秋节的氛围,我们在这里带他们团圆过节。”
经过一《nba直播吧 极速体育》番挑选,宋亚男选择了一枚中国印。
通过全自动刻章机器,宋亚男写下的“中老武术”四个字被深深刻在了印章上面。他希望这份带着浓厚中国韵味的中秋礼物,能够让身处异国的老挝运动员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温暖。
2012年,宋亚男就受邀执教老挝国家武术散打队,他先后带领老挝队员参加2014年仁川亚运会和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此次杭州亚运会是他第三次带领老挝队员参赛。
中国和老挝山水相连、比邻而居,在宋亚男看来,武术不仅是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它更像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媒介,能沟通情感,加深友谊。
武术起源于中国,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中国武术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而最初来到老挝的时候,宋亚男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教运动员们抱拳礼。
在宋亚男的指导下,当地散打运动员不仅技术越来越精湛,同时,也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赛场上,他们并肩作战;赛场下,他们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亚运会的比赛非常激烈,虽然三位老挝运动员并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但是,能够来到中国参加亚运会,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对于运动员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无论比赛输赢,追求梦想的脚步不会停下。对于宋亚男来说,在老挝的这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不仅让他对老挝的文化从陌生渐渐熟悉,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以武术为桥,助推中老两国互相之间的交流。
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凝聚团结,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你和我同住亚细亚,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的这句歌词代表着亚洲人民的共同心声。“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一份份别具一格的礼物,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以亚运为媒,各国朋友在这里度过难忘时光,也在一点点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亚运精神的荣光在这里绽放,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将化作客人们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