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三亚12月30日电(记者 王晓斌)“美人鱼”在中国悄然兴起,美人鱼潜水运动的国家级赛事也应运而生。一年来,从“中国美人鱼表演赛”到“中国美人鱼公开赛”,赛事名称的变化,折射了这项小众运动在中国蓬勃生命力。
非正式表演赛到正式公开赛,竞赛体系逐步完善
12月29日,2022年中国美人鱼公开赛年度收官之战在三亚亚特兰蒂斯落幕。一年前,中国国内第一场国家级美人鱼潜水运动赛事——中国美人鱼表演赛也是在这里登场。
从表演性质的非正式比赛,到带有积分排名的公开赛,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三部部长刘青介绍,一年来,通过三亚、南昌、再到三亚的三场国家级赛事磨练,美人鱼竞赛体系在中国已基本形成,这也是全球首个形成体系的美人鱼赛事。
“大框架借鉴其他运动赛事体系,具体到美人鱼竞赛本身,国际上没有相关赛事经验,我们自己创造并逐步改善。”刘青说,去年制定了《全国美人鱼赛事手册》,根据技术难度、选手表现、动作完成、创意编排4大项25小项给参赛选手打分。经过南昌站的比赛,裁判团队一致细化了预赛和决赛的评分尺度:预赛更多要考评的是选手的基本技能,所以规定动作的分值占比较高。决赛阶段应该鼓励选手自我创新,考验选手编排动作的创造性,因此规定动作分值相应降低。
如果不规范进行,包括美人鱼在内的水中项目有较高风险。如何保障赛事安全?刘青说,美人鱼本身有一套既有的潜水安全守则,但竞赛与日常环境不同,会有新的细节、新的状况,需要通过赛事检验和完善。一些选手为了在水下拼出满意成绩,会超出自己原来训练时的极限,比如佩戴更重的配重块以求快速下潜。但这有可能导致上浮难。“所以我们严格执行一条新加的规则,即配重不能超重,每个人带下水的设备在赛前技术会称重后封住,临下水前裁判再仔细检查”。
观察员制度也在升级,去年裁判团队分出一人兼任,今年专门设置了安全救援组,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技术官领衔。因为美人鱼选手在水中和海洋生物一起伴游,安全员除了观察参赛选手,还要观察水中的各色鱼类,如果有大鱼在比赛区域游动,安全员就会介入,执行水域“净空”。
从沿海到内陆、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美人鱼逆势而上
美人鱼所属的潜水行业,高度依赖旅游业的流量。三年来受疫情所累,旅游业长期在低谷徘徊,但潜水版块的自由潜、美人鱼保持逆市上升态势。
“这两年学员明显多了,经常一天三班连轴转,在水里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吕晨是北京某潜水俱乐部的美人鱼教练,她带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医护人员、学校老师、保险经理,甚至是花样游泳教练。
刘青通过美人鱼赛事层面,直观观察到了美人鱼市场的扩展。“一年来我们办了三场国家级赛事,从报名信息看,美人鱼潜水俱乐部从沿海省份开到了到内陆省份,由一二线城市发展到三四线城市”。
来自云南临沧的杨璐是2022年中国美人鱼公开赛三亚站比赛的“黑马”。首次参赛的她把美人鱼的动作编排进了佤族传统歌舞《加林赛》里,过硬的基本功外加颇具民族特色的表演,使她获得女子单人第三名。“‘加林赛’有邀请大家一起欢歌的意思,我希望更多人加入美人鱼的行列,我也正在把这项运动带去临沧这个边境城市。”杨璐说,她今年在临沧开设了美人鱼潜水俱乐部,半年来在泳池里已经教出六十余位学员。
穿着定制的人鱼尾巴,扮成美人鱼潜入水中与海洋生物伴游,既是海洋馆之类的场所吸引客流的手段,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刘青注意到,很多人实现梦想的同时,有强烈的意愿展现自己在水中的美人鱼形象。“美人鱼公开赛因此设置了赛后获奖者集体展示环节。有意思的是,因为我们的比赛,反过来很多俱乐部开发了赛事相关课程。”刘青说。
美人鱼赛事或“游”进泳池、“游”向世界
记者注意到,目前举办的三场国家级美人鱼赛事均是在深达十米的“大海缸”中进行,这对赛事的组织把控能力、对参数选手的技术要求都较高。简而言之,美感拉满,但门槛让不少《亚博电竞在线》人止步于围观。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赛事中来,我们计划推出在泳池中的比赛。”刘青说,在标准游泳馆举办比赛,可以让更多人符合参赛标准,泳池中的团体比赛也将像花样游泳那样,产生非常好看的团队配合。另外还可以在岸边设置展示区域,向观众展示选手的服装配饰、形象仪态。
谈及2023年度赛事计划,刘青透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2023年中国美人鱼公开赛至少在六个站点举办赛事,还会在中国美人鱼公开赛基础上举办国际性赛事,邀请国外运动员参赛。时机成熟时,会把形成的相关赛事标准推向国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