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站在2023年的尾巴往回看,回购是腾讯控股今年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12月12日,腾讯控股宣布当日其回购130万股股份,以311.4港元的收盘价计算,约耗资4.05亿港元。这是它在12月的第8次回购,也是今年的第114次。
大约三天一次的回购频率,超过400亿港元的总回购金额,让腾讯控股高居港股今年回购榜首位。但在持续加码回购的同时,作为有着近3万亿港元市值的港股“榜一大哥”,腾讯控股的减法也没有停止。
持续加码回购
腾讯控股今年回购密集。
其中,自今年6月起,腾讯控股的回购节奏更是进一步加快。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5月腾讯控股共出手回购28次,平均每个月不足6次。进入6月后,仅当月其就进行了21次回购,其次是在9月进行了19次回购,此外腾讯控股还分别在7月、8月进行了10次回购,以及在10月和11月进行了9次回购。从回购金额和规模来看,腾讯控股上半年每次回购金额大都控制在3.5亿港元左右,回购股份多在100万股以下。而进入6月以来,除了6月初的两次例外,其回购金额都稳定在4亿港元左右,回购规模自9月下旬以来则多次突破130万股。
如果站得更高来看,无论是横向或者纵向比较,今年都是腾讯的回购加码之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港股市场共有超190家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数量超80亿股,回购金额超1100亿港元,腾讯在其中已然超过1/3。
而从近三年来的回购成绩单来看,在同样密集回购的2022年,腾讯出手了104次,单次回购金额最高在3.5亿港元左右,2021年腾讯出手回购了26次,单次回购金额最高在1亿港元左右,2020年这两个数字都为零。
对于公司的股份回购,多位业内人士跟记者交流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向市场传递信心,提振股价。一个例子是,今年5月31日,腾讯控股在盘中出现了306港元的相对低谷(今年1月其股价还在400港元上方),但多轮股份回购后,腾讯控股股价在半个月后被拉到360港元之上。
除了保护股价外,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跟《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还认为,对于投资者,“在股价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回购比分红更好。”今年三季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谈到股东回报时也曾表示,目前市场上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基本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回购可能是提升股东回报更好的方式。
一个为外界熟知的样本是以3万亿美元市值位列美股第一的科技巨头苹果。今年5月,苹果在财报中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追加900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而据金融数据公司FactSet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苹果合共投入5720亿美元用于回购,保持美国上市公司的最高纪录。
业务做减法
作为市值3万亿港元的港股“榜一大哥”,腾讯控股的频频回购无疑有着风向标意义。
与苹果12月12日194.71美元的收盘价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所不同,腾讯控股眼下并不在自己的股价高点。2021年1月,它曾冲上737港元的最高点,市值突破7万亿港元。
不止腾讯控股,近两年科技公司在港股的市值大多被持续低估。
以港股几家头部科技公司为例,目前腾讯控股的市盈率(TTM)为13.58倍,阿里巴巴为9.69倍,京东为12.07倍。作为对比,wind数据显示,目前在港股市盈率(TTM)排名第一的今海国际,这一指标超过12《168开奖网现场直播》万倍。不过这家主要从事向新加坡建筑承包商提供人力外包及配套服务的公司,12月13日股价收于2.5港元,市值约为32.31亿港元。
科技巨头的大体量是股价难以提振的原因之一。除了3万亿港元市值外,今年前三季度腾讯收入超4538亿元,同比增长11%,经营利润1292亿元,同比增长9%。
此外,还有资深金融业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货币是金融基础设施,中概股很多都在纽港两地上市,两大交易所的估值体系是相通的,美股定价权高于港股,在美股估值起不来,港股就会受限。”腾讯控股ADR的价格走势也验证了这个观点,它的最高点出现在2021年2月的99.4美元,而现在则不足40美元。
需要提及的是,同在港股的多家科技公司在今年都相继展开股份回购。美团已经宣布计划自今年12月起回购不超过10亿美元的股票,小米集团也在12月11日回购了约0.46亿港元的自家股票,而今年其已累计进行46次回购,累计回购金额接近14亿港元。
对于腾讯控股股价近两年的走势,况玉清还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主要受港股市场不景气和它自身业务在“新双反”下做减法的两重影响,“最大影响就是由扩张变为收缩。”
据记者了解,除了向股东派发手中的京东及美团股票外,腾讯控股在业务上也进行了一定收缩,在相继关闭企鹅FM、NOW直播以及腾讯待办等业务外,近日其还将旗下动漫资产以6亿元打包出售给阅文集团。对于出售动漫业务的原因,腾讯控股方面并没有回应记者的提问。不过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去年年底的内部讲话中曾直言,很多业务该砍就砍掉,不要留恋,与公司付出的管理成本和精力相比,非核心业务铺得太多并不划算。
视频号成为腾讯控股近年来大力投入的新方向,它的商业化变现也被外界所关注。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微信视频号电商今年的成交总额已经达到了一千亿元左右,腾讯控股方面也并未对记者证实这一数字。不过,腾讯这个“全场的希望”现在无疑也面临着阿里、抖音、快手等对手的强力竞争。
如何能像当年的QQ以及现在的微信那样,再推出下一个无人能与之争锋的超高月活产品,或许是腾讯现在最迫切的课题。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