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杜 芳
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运行面临压力和挑战。从近期陆续出炉的8月份地方财政收支情况来看,基层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依旧未能缓解,甚至有的地方财政缺口还在进一步扩大。
越是资金紧张,越要花得精准。一些地方财政投资习惯性“向右看齐”。大到列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建设,小到特色小镇、地标建筑、文化公园等,“一窝蜂”式发力、盲目跟风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财政投资看中的项目虽然火爆,但未必符合本地定位,投入大量资金后才发现后劲不足、无法持续,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在决策过程中,各地还应更加审慎地考虑项目可行性和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将资金投入适合当地情况、符合当地特色和优势、真正能带动地方发展的项目中。
财政资金安排,存在一个轻重缓急。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有的财政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上脱离人民群众利益和人民基本需求。如在一些农村地区,财政投入热衷于景观建设工程、牌楼工程,对于泥泞道路的改造、脏乱环境的治理等民生工程投入还不够。个别地方不切实际的建设标准,对农民生产生活没有帮助,还产生了一系列风险,增加了村级债务负担。地方政府部门也需要转变财政思路,在资金比较有限的时候,将投资目标更多地聚焦在满足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上,将宝贵资金用在民生工程的“刀刃”上,更多地去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不要因为注重外观形象的“面子”牺牲民生需求和财政稳定,丢了可持续发展的“里子”。
财政资金要避免为花钱而花钱。前些日子,某地的方舱医院招标公告引起热议。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地“方舱医院”已陆续拆除,执意投资“过时”项目,即便是经过了合法的审批程序,也会引发滥用财政资金的质疑。一些地方以“专项资金专项使用,不用不行”为由,造成财政资金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财政部曾发文,要求各部门应建立类似的评估清理机制,取消政策目标已实现或不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调整条件形势变化、未达到预期效果或支出标准不可持续的项目;整合投向趋同、交叉或政策碎片化的项目。机械执行预算资金,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行为。地方政府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财政资源,确保每一分钱都尽量用到位,让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效果。
2016年5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 ⏬售业务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代销业务 ♍,12f博bet亚洲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 ♎性管理,充分揭示代销产品风险,向客户销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 ⛹配的金融产品。
会议指出,要抓实稳就业保民生。突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落 ⌚实助企纾困举措。扎实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整治拖欠农民工工 ♎资问题,帮助农民工节后及时返岗 ♒。支持以创业带就业。要做好困难 ♎群众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对因疫困难群众予以临时 ❧救助,保障好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本报记者 汉元帝 【编辑:汤光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