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负债分散成最大难题,多次查询贷款广告加剧风控压力
张女士介绍,她目前有一笔139万元的经营贷,一笔20万元的消费贷,以及一笔10万元的信用卡分期。此外,她通过4家网络贷款平台累计借款约30万元。“培训机构经营时间比较长,现金流比较稳定。但美容店是新开的,现在生意刚起步,装修和前期运营费用压力大。”张女士说,她原计划再申请一笔20万元的消费贷,用于美容店的流动资金补充。但三次贷款尝试均告失败。
记者就张女士的情况采访了某银行风控人员李明(化名)。李明分析道:“像张女士这种情况,虽然各类贷款都是分开申请的,但总负债额度较高,且来源过于分散,这对银行风控系统来说是一个‘高风险信号’。”
张女士的贷款困境还与她的查询行为密切相关。她向记者透露,自己平时经常在手机上看到贷款广告,比如某银行APP或第三方借贷平台的弹窗信息。好奇心驱使下,她会点进去查看自己的贷款额度和利息。“有时候看额度不高,我就直接关了,想换个平台再试试。”张女士表示,她并未实际申请贷款,但类似操作进行了十多次。
对此,李明解释:“即便没有真正申请贷款,每次点击广告并授权查询额度,都会在征信报告中留下‘查询记录’。多次查询会被银行风控系统认为借款人急需资金,进一步降低其贷款审批通过率。”李明建议,消费者在查看贷款产品时,应避免频繁授权查询,尤其是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操作。“银行会把借款人的查询记录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如果查询次数过多,会被视为资质较弱,增加风控难度。”
“过桥资金”与“手续费”:成本增加的隐忧
张女士的贷款困境还与2023年初的一次贷款操作有关。据她介绍,2021年前,她曾通过某银行申请了一笔160万元的经营贷,用于培训机构的日常运营。然而,该银行的客户经理在2023年离职前建议她换一家银行办理贷款。“他说换银行的贷款额度可能更高、利率更低,于是我听了他的建议。”张女士说道。
然而,新银行最终批准的经营贷额度仅有139万元,比原贷款少了21万元。为了弥补这部分资金缺口,客户经理又建议张女士办理了一笔20万元的消费贷以及一笔10万元的信用卡分期。“当时客户经理说,消费贷和信用卡分期额度不高,不会影响我的整体贷款资质。”张女士回忆《万博ManBetX》,“但是现在来看,正是因为这些额外的贷款,导致我的负债比例提高,线上贷款很难通过。”
张女士还透露,在换银行办理经营贷的过程中,因新贷审批时间较长,她通过第三方机构支付了三天过桥资金的利息,费率为2%。此外,银行在办理新贷时收取了1%~2%的手续费。“3天花了近3万元过桥资金利息,手续费也要两万多。”张女士感叹。
对此,长期从事金融类案件的王律师指出,过桥资金的使用虽不违法,但需要警惕中介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如果消费者认为收费不合理,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者申请调解。”
●律师建议
缓解负债困境,注意这几点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记者咨询了资深信贷经理赵强(化名)。赵强认为,张女士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分散的风险敞口,“她可以尝试与银行沟通,通过经营贷展期的方式将短期贷款转化为长期贷款,减轻每月还款压力。此外,可以优先偿还高息贷款,比如网络贷款的利率往往高于银行贷款,尽量减少这部分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