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应对极端天气 中国如何加固能源安全“防护网”?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应对极端天气 中国如何加固能源安全“防护网”?
中新社记者 陈溯
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节目邀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中电联专《快乐8玩法介绍图表》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两位嘉宾,围绕“应对极端天气,如何加固能源安全‘防护网’”这一话题展开对话,探寻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之
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增多、增强。极端天气正给能源供给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邹骥表示,从观测记录来看,在过去几十年中,极端气候事件频率显著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对公共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的挑战等。比如,一些地方降水低于往年,从而导致水量不足,水电设施发电量走低。极端气候事件频率越高对社会经济系统负面影响的烈度也就越大,尤其对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损害更大。
能源挑战还体现在电力需求的短时尖峰化趋势显著,电力保供难度增加。中国应如何进行电力调度、余缺互济?
王志轩表示,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81%的水能资源、86%的风能资源、96%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全国约2/3的用电量分布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因此,整个中国的能源供应采用的是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电力资源配置基本格局。
王志轩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拉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通过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同时发挥现货市场等作用,可实现跨省跨区电力余缺互济,精准错峰,保障了全网电力资源充分调用。
邹骥表示,能源供需差异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比如,中国可以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创新技术将西部沙漠戈壁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输送到东部的用能负荷中心,实现多方系统配合,将空间资源发挥利用起来。中国的能源供给必然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储能、用电等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很多工程示范。
近年来,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明显。中国各地煤电装机和新能源装机等数据显示出中国已经迈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实步伐。
“中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明显。”王志轩表示,从投资方面来看,上半年,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2.2%,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达到88.6%。新增电源方面,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其中,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占新增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到72%。从电力结构看,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已占总装机的51.5%,电力供应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邹骥表示,中国化石能源的占比从当前的“为主”变成一个小的比例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在一个有序的时间框架内实现转变,“总之,中国当前处于存量上要稳,保供要稳住,然后在增量上循序渐进、先立后破地去推进能源低碳化改革。”
今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三份碳中和和能源相关的文件,进一步推进能源转型。
“尽管监管机构出面干预,但市场可能仍会非常谨慎,”道富 ✍环球市场的高级多资产策略师Marija Veitmane表示 ✅。 “美联储面临困难抉择,一方面需要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但也 ♊需要保护金融体系。感觉现在像是美联储和市场的双输。”快乐8玩法介绍图表
在美国正涌现出大批为现金突然被困的公司和基金提供流动性 ♎的影子银行 ♈。借款人也可以要求银团中的其他安排银行填补SVB留 ♐下的缺口。此前在俄罗斯的银行遭到制裁以及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借 ❡款方均使用了这一操作 ❦。
本报记者 吴信泉 【编辑:鲁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