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利是VS传统红包,压岁钱玩出新花样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管理好“第一桶金”?
元宵将至,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拆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今年春节,你家娃收了多少压岁钱?这笔压岁钱到底该怎么用呢?孩子是否会抵触让父母保管压岁钱?
孩子用电话手表发“新年飞帖”,家长给孩子派电子利是
春节前夕,何女士收到了7岁的儿子小沅从电话手表上发来的“新年飞帖”祝福:“亲爱的妈妈:愿你征程坦荡,畅享阳光满路,无疾病侵扰,归来温暖如故!”当时小沅跟随爷爷奶奶先回老家了,何女士看到儿子发来如此贴心且深得她意的祝福,立刻在家长端App上回复了一条祝福语,祝他“健康幸福,快高长大”。不料,何女士发出回应后随即收到了系统的自动回复:“妈妈,请给我压岁钱吧!”何女士觉得有意思,就点进去,给了儿子100元压岁钱,这100元直接充进了儿子手表的支付宝账户。
后来,何女士发现,小沅收到妈妈转给他的100元压岁钱后,又分别给爸爸、爷爷和奶奶发了“新年飞帖”,他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选择了不同的祝福语,爸爸也如妈妈一样,给他转了100元压岁钱。“儿子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后,仿佛突然发现了生财之道,每天不断给家里人发‘新年飞帖’,如果家里人没有回复,他还会打电话提醒大家回复他。”何女士表示,知道了电话手表的套路后,也就没有重复给孩子钱。“不过,我觉得如今电子支付时代,新年祝福变成了‘新年飞帖’,压岁钱从利是封转到了电子钱包,形式在创新,也挺有意思的。”
更多孩子享受着收传统红包的乐趣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孩子通过电话手表的“新年飞帖”来向家长“索要”压岁钱,但更多的孩子,还是享受着收传统红包的快乐。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孩子们的压岁钱故事也各不相同。
小曼今年9岁,她一直盼着春节收红包。她的小手紧紧攥着一个个红彤彤的利是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曼的妈妈说:“今年她一共收了2000多元压岁钱,特别开心,一直跟我说要把这些钱存起来,以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曼的爸爸则表示,他们打算帮女儿把压岁钱存到银行,等她长大后自己支配。
8岁的明明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对压岁钱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春节过后,他满心欢喜地数着自己收到的压岁钱,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他看来,压岁钱就是自己的“小金库”,可以用来实现很多“伟大的计划”。“我要用压岁钱买好多好多玩具!”明明兴奋地对妈妈说,“还有好吃的零食,我要堆一个‘零食山’!”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为“零食大王”的场景。明明妈妈笑着说:“你可真是个小财迷呀,不过压岁钱也不能都用来买零食哦,我们得好好规划一下。”
明明听了妈妈的话,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认真地思考起来。他决定把压岁钱分成三份,一份用来买玩具,一份存起来,还有一份要送给妈妈,作为“妈妈辛苦奖”。妈妈被明明的天真和懂事逗得哈哈大笑,同时也为他的成长感到欣慰。
压岁钱的管理影《e乐彩最新网站登录入口》响着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压岁钱究竟由谁来保管,孩子们的态度各不相同:一些孩子像小曼一样,愿意把压岁钱交给父母保管,觉得这样更安全;但相当大一部分孩子如明明那样,希望能自己支配一部分,有的孩子为了压岁钱不被父母保管,还与父母起了冲突,据兰州公安通报,近日,一孩子不满压岁钱被代管与父亲起争执,用父亲手机报警称“有坏人抢钱”。民警到场后发现是父子纠纷。最终,经民警调解与教育后父子重归于好。
家长们也各有想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压岁钱应该由父母保管,等孩子长大后再交给他们。袁女士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以女儿的名字在银行开了户,每年的压岁钱,她都会一分不差地存进女儿的账户,女儿现在8岁了,每次存好钱,会让孩子核对存折上的信息。但也有一些家长觉得,可以让孩子参与一部分压岁钱的管理,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责任感。
“压岁钱的多少和使用方式,其实都反映了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孩子的成长环境。”财商教育专家、《小淘气财商奇旅记》作者吴东璇表示,“无论是传统红包还是电子飞帖,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理财、学会分享。这不仅是压岁钱的意义,也是成长的财富。”不同的压岁钱管理方式,背后是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望。无论哪种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陪伴至关重要,让孩子学会理财、懂得感恩、勇于追梦,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支招
财商专家:不同年龄锻炼不同的财商能力
吴东璇指出,每年春节过后,借助压岁钱正是锻炼孩子“财商”的好时机,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压岁钱的处理方式,以及要讨论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孩子的财商也要分年龄开发。
一般来说,幼儿阶段,孩子还没有金钱意识,这时父母可将压岁钱存起来。从小学开始,家长就不能再简单地将钱直接存起来,而是要和孩子商量。对于七八岁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问“打算怎么去用这笔钱”,去了解孩子对金钱的态度,并且给孩子一些引导。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父母和他讨论大人的问题了。如果孩子选择把钱存起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银行开户,让孩子了解“银行”是什么,“储蓄”是怎么一回事。如果钱不多,孩子不想存起来,而是希望能买喜欢的东西,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带锁的小抽屉,并且将钥匙交给孩子保管(当然,父母可留备用钥匙,防止孩子弄丢钥匙),这样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隐私的,也能对金钱有尊重的感觉。如果孩子想要买某种东西,家长可以趁机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引导孩子认识“价格”以及“价格比较”这些知识。
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对金钱的意识已经比较浓了,而且会想要买一些大件的东西,开始对一些昂贵的东西感兴趣。这时在压岁钱的使用上,家长应该引导的两个概念是“需要的”和“想要的”,比如当孩子买东西时,让他做一个列表,引导孩子思考,哪些东西是必须要买的,哪些东西是可以以后再买的,这能让孩子学会对金钱使用有度。例如,如果孩子提出要买手机,家长可以列出手机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孩子去思考“必要的”和“想要的”,并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孩子明白“延迟消费”,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可以告诉他,很快要上初中了,会有较多的课外书、研学等支出,逐渐引导孩子在使用金钱时,学会计划。建议家长从五年级开始,引导孩子把压岁钱存起来,作为暑假旅游、上兴趣班等未来活动的资金,这样,孩子可以把金钱和自己的成长、梦想联系起来。这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