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题:坚定文化自信 巩固文化主体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五
新华社记者潘洁、郁琼源、严赋憬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文化主体性,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伟力。
“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充分的理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吸吮着五千多年文化养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新时代中华文化蔚为大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穿上“马面裙”,点亮竹制台灯,买点中华老字号产品……曾经与时尚不搭边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今正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
《长安三万里》《长津湖》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依托坚定的文化自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融会贯通、生机勃勃,深厚悠久的中华文明展现出强大的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旺盛生命力。
中华文明奔涌向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恢弘气象,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在新时代巍然耸立。
“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
置身时间长河,感悟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从何而来——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高悬在书院讲堂前的“实事求是”匾额,记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烛照古今的思想光华。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望着这块匾额,久久凝思:“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立足自身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民族,激活了曾经蒙尘的伟大文明。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旗帜鲜明反对在政治制度上搬来一座“飞来峰”,强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彩票668cce》义思想,正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日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大课题,必将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之基,推动“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雨,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深圳莲花山上,挺拔茂盛的高山榕迎风而立,见证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正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正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平视这个世界。
“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走向世界掀起中华文化魅力热潮;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四方,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展现在世界面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指出的:“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不断夯实文化自信之基,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亿万中华儿女自信自强、豪情满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