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14日电(林波)“太好看了,理解孩子为啥推荐这部影片了。”近日,在浙江杭州的一电影院内,作者遇到了前来观影的当地市民顾兴梅,今年70岁的她在孙女的推荐下,前来打卡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
现场,作者注意到观影人群中不乏像她这样的“银发族”。
自春节档上映以来,《哪吒2》的票房节节高升,问鼎中国影史票房榜,全球总票房已突破100亿元。
除此之外,《哪吒2》成功跨越了年龄界限,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圈层突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体踊跃加入观影大军。
从2024年的“悟空一棒”到2025年的“哪吒闹海”,近年来,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在传统文化IP的改编与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了强烈的文化共鸣。
这些中国IP缘何一再成为“爆款”?
“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与铺垫。”在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君看来,从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再到如今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与当下爆火的《哪吒2》,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在技术与叙事上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让市场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潜力,推动了更多优质作品的诞生”。
近年来,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显著增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动画与游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艺创小镇的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哪吒2》的参与制作企业。在该公司CEO周建敏看来,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正是行业的核心优势,“它向全世界的观众呈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水准,以及中国动画电影的故事水准”。
周建敏表示,《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对整个中国电影行业而言是一件非常提气的事,参与这样的顶级项目既是技术挑战,也是行业机遇,“用现代技术演绎东方美学,正是新一代动画人的使命”。
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也体现在文化出海上。譬如,《黑神话:悟空》凭借其精湛的制作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哪吒”IP一再成为“爆款”的背后,如何圈粉年轻群体至关重要。
动画电影《哪吒1》——《新利平台登陆》《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就是通过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现代改编,成功地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与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相结合,引发了广泛共鸣。
而今,《哪吒2》在口碑、票房“双高”的同时,其周边产品也受到消费者追捧,电影衍生品市场发展随之受到各界关注。
传播学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过去这些年来,从花木兰到悟空,再到哪吒,中国IP已经呈现出这方面的巨大潜力,深厚的文化积累正不断为创造性的转化能力提供土壤,不断为文商旅体发展的一体化提供助力。
尽管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在技术上已接近国际一线水平,但在宣学君看来,哪吒“热”背后可以注入一些“冷”思考,或将更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IP当下的这把激情之火在世界变为燎原之势。
“我们的原创IP在孵化上仍存在明显短板。”宣学君解释说,目前,许多成功作品仍依赖于对传统文化IP的改编,原创IP的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与日本、美国等动画与游戏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全球通吃的原创IP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宣学君以“封神榜”等专有名词为例,这些名词对欧美观众来说较为陌生,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很多作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面临一定难度,“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文化转化,成为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进步,动画与游戏的制作效率和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与全球化元素,将是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
宣学君说:“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仍需在原创IP孵化、文化转化、版权保护与产业链完善等方面持续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与突破,中国动画与游戏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