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甄素静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以高端住宅、高端酒店为主要业务的老牌房企天誉置业(HK00059,股价0.010港元,市值8446万港元)近来公告不断。
2月11日,天誉置业披露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审计情况指出,监于资金水平低及不足,集团未能保持若干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其核数师及其他相关专业顾问开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终审计工作,从而按照上市规则所要求的时间表发布年度业绩。由于流动性压力和财务状况恶化,集团在过去两年中每年大幅裁减员工人数约30%。集团所持有的低水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正用于维持其基本经营活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的2月3日,天誉置业宣布终止重组支持协议;2月6日,天誉置业公告称,收到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盘呈请,涉及本金700万港元及相关利息。
另据企业预警通数据,天誉置业目前存续中资美元债达10只,余额3.824亿美元,到期债券3只。天誉置业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净资产首次转负至-21.95亿元。
2月3日晚间,天誉置业就其进行了两年多的债务重组情况进行了最新说明,宣布终止重组支持协议。天誉置业认为,在终止日期之前,不存在成功完成相关计划的合理前景。因此,天誉置业董事会特此宣布,公司决定根据重组支持协议的条款,自2025年2月3日起终止重组支持协议。
在同日公告的关于清盘呈请延期及董事会就呈请作出的决定中,天誉置业指出,尽管公司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做出了努力,但公司仍未能获得任何资金来支持重组及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更糟的是,即使能获得重组资金,但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公司业务已恶化,无法按最初计划产生预期的销售收益以履行百慕达计划及香港计划项下的付款义务,以便为公司债权人提供更好的回报。
天誉置业表示,鉴于上述原因,公司董事会合理、诚信地认定,在重组支持协议的终止日期之前,没有合理的希望成功完成相关计划。因此,董事会于2025年1月24日通过决议,决定并通知联合《澳洲5分彩极速开奖网》临时清盘人,董事会不反对联合临时清盘人在原定于2025年1月31日举行的百慕达法院聆讯上不再寻求进一步延期。
天誉置业指出,董事会确实相信公司的重组已不再可行,并认为百慕达法院在聆讯上颁令对公司进行清盘才符合债权人的最佳利益。
每经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春节之后,还有天誉置业的债券持有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的对天誉置业的清盘呈请,内容有关天誉置业未偿还其持有的无抵押债券,涉及本金700万港元及其应计利息及违约利息合共282万港元。香港呈请人为天誉置业于2020年及2021年期间发行的无抵押债券的实益拥有人之一,该无抵押债券的未偿还本金金额合共为1.5亿港元。
每经记者查询企业预警通获悉,目前天誉置业存续中资美元债为10只,余额为3.824亿美元,到期债券为3只,其中2只债券到期时间为2024年9月。据天誉置业披露的2023年报数据,公司净资产首次转负为-21,95亿元。而2021年和2022年,天誉置业的净资产分别为56.2亿元和17.07亿元。
以开发高端住宅起家的天誉置业曾在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其实控人余斌高峰时曾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1996年,余斌创立天誉地产,以“天誉”品牌在广州全面开展地产业务,并打造了多个高端项目和城市地标建筑,如广州天誉半岛、广州天誉花园、广州天河威斯汀酒店及海航大厦、广州雅乐轩酒店及寰城广场等,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以广州为基点进行业务拓展辐射,先后拓展至深圳、惠州、中山、珠海、南宁、桂林、昆明、重庆、徐州、贵阳、南昌等城市。
2004年,余斌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人人控股46.16%股权,2006年3月人人控股正式更名为“天誉置业”,成功进驻香港资本市场。同年,余斌从许家印手中接过琼能源,后更名为绿景控股。至此,余斌名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不过,绿景控股已于2022年退市。
随着地产行进入下行期,从2021年开始,天誉置业的业绩开始下滑。
2022年6月15日,天誉置业公告称,有两笔优先票据若无法与债权人达成解决方案,可能引发债务交叉违约。同年6月24日,天誉置业一笔3.4亿港元有抵押借款未能偿还,触发所有境外债务交叉违约。
每经记者梳理天誉置业年报发现,2021年其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51%至76.63亿元,归母净亏损2.84亿元;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72.99%至20.70亿元,归母净亏损34.91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21.14%至16.32亿元,归母净亏损34.89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至2023年,天誉置业累计亏损超过70亿元。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在2月12日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天誉置业的情况反应了当前楼市的形势。资产价格下行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资产价值,更重要的是对于之前化债方案的否定导致重组方案不可执行,进而会二次破产。
在宋红卫看来,这也是对当前房企化债的警示:化债方案宜早不宜迟,时间越久资产价格越低,很可能会资不抵债。此外,从化债取得进展的公司来看,债权人要做出较大的让步,给房企适当的腾挪空间和发展机会,而政策方面或还需给出更大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