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2月3日《1号彩》电 题:吉林小镇“苏香”出海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与大部分中国东北村庄不同,贵张岭村的路两侧不种鲜花种紫苏。眼下,白雪将一条条“紫苏路”覆盖,待到春暖花开时,“紫苏路”将清香弥漫。
韩国民众餐桌上的紫苏有一大半来自于贵张岭村,这个村所属的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也是远近闻名的紫苏小镇。
张建伟家的7亩地紫苏是一家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春节的餐桌上,紫苏也是必不可少的食材辅料。“紫苏油、苏籽粉都可以食用。”
村民丁建军更喜欢将苏籽和盐炒熟,在蒸豆包和酥饼的时候撒上一层。“越嚼越香。”去年是丁建军扩种紫苏的丰收年,2万多斤的产量创下历史新高。
每逢盛夏苏叶成熟时,全镇老少都会在自家房前屋后采摘苏叶。48岁的丁建军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依照当地的过年习俗,迎来大丰收的丁建军一家在年前办了“年猪宴”宴请乡邻。
一拉溪镇种植紫苏的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农民经营与紫苏相关的公司,到90年代末期,紫苏产业兴盛起来。随着市场经纪人的出现,小镇的紫苏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中国紫苏系列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一拉溪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毛伟民介绍,现在全镇紫苏种植面积约600公顷,年产苏叶约4000吨、苏籽约3000吨。光照时间长和黑土地营养含量高使得小镇种植的紫苏皮薄、肉厚、粒大、口感好,成为韩国市场的首选产地。
由于季节错时,种植紫苏不仅不影响传统种植,其效益更远高于传统农作物。“一拉溪镇现有紫苏经营性公司13家,其中7家具有直接出口权,预计整个产业全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毛伟民说。
刚刚炒熟的苏籽还冒着热气,家人们围着炕桌一边拉家常一边嚼苏籽。“比瓜子香,我女儿最爱吃。”丁建军也会将苏籽打成粉食用,具有保健功能。
在贵张岭村和江南村,每年都会开展紫苏特色农家宴,紫苏糖、苏籽蜜、苏盐饼等食物引来大量游客品尝。
“老人孩子也能种,像种花草一样简单。”毛伟民称,小镇会继续扩大紫苏产业规模,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让小镇的“苏香”越飘越远。(完)
对于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下调至3.85元/公斤,逼近北方成 ⛎本1号彩价的说法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处相关负责人此前对《中国新 ❣闻周刊》回应,这是奶农和乳企互相让利而制定的价格,属于合理区 ⛔间,并非网传跌至历史最低点。
“我的投诉还没解决。”2月2日,市民李先生反映,其于2022年10月28日在京东商城自营店下单 ♒,定期配送3批鲜奶, ⚽“第一次喝了没问题。第二次送的牛奶,孩子妈妈和孩子喝了就拉肚 ♈子,我们将那两天吃的东西检查了一遍,发现是牛奶过期了。”李先 ❣生说,该批牛奶的保质期至2022年12月17日,可收货时已是2022年12月22日,过期了5天。李先生随后联系京东商城, ➧对方说给赔付100元 ⛽,“我打了几次12345市民服务热线,要 ⛼求解决问题 ✊,后来京东客服说只能再加50元 ♏,我们不同意。”
本报记者 金敞 【编辑:明玉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