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益阳6月28日电 (刘美玲 刘幸治 汤立权)“爸爸,玩滑滑梯。”“爸爸,背我。”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特殊教育学校,10岁的熊同学向爸爸撒娇的场景几乎是日常。她口中的“爸爸”是桃江县特殊教育学校业务副校长刘厚元,“来自星星的孩子”把他当成家人,最喜欢静静坐在沙发上陪刘厚元办公。
特殊教育需要特殊的爱。20岁时,老前辈告诉刘厚元,“特殊教育就是坚守教育初心,托住文明底线。”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特殊教育之路。
刘厚元介绍,2003年,桃江县探索发展融合教育,坚持开门办特校,全面提升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质量,保障每一名适龄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你不能来学校,我们就上门教学!”刘厚元牺牲休息时间,坚持每月送教两次,一天送不完就跑两趟,常常是一早出发,晚上8时才能返程。2016年以来,刘厚元共《AG最新官方入口》为7名重度、极重度残疾孩子送教280余
6岁的小彭因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第一次送教时,小彭向刘厚元吐口水、丢石头,拒绝与人交流。70多岁的奶奶想照顾好孩子,却是心有余力不足。刘厚元走访村干部、邻居,细细了解小彭的病史、个性品质、家庭教养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从教小彭吃饭、洗脸、如厕开始,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看着刘厚元不厌其烦地送教,小彭的母亲被打动,放弃务工回家悉心照顾孩子。在家校协同努力下,小彭的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改善。2022年,小彭转入特校读书,成功适应寄宿生活。从需要专人护理、照看,到能够入校读书、独立生活,慢慢适应社会、回归社会,刘厚元为这个困难家庭托起了一份久违的希望。
解决融合教育师资难题,才能加快“普特融合”速度。桃江县成立了湖南首个“特殊教育教师自主选学工作坊”,由刘厚元担任坊主,起草《桃江县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等15个政策文件,指导全县建立资源教室14个,下乡送课20余批次。为提升融合教育质量,让特殊孩子接受个别化教育,刘厚元先后组织4届县级“资源教师培训班”,培养合格资源教师112名,确保了5名以上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至少有1名专业资源教师。
截至2023年春季,桃江县累计筛查鉴定适龄残疾儿童2750人次,科学合理安置864人,实现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全覆盖、零拒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因融合教育走在湖南前列,桃江县先后荣获“国家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县”“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两块金字招牌。
20岁时,刘厚元就在特校工作,从聋教育到培智教育,从随班就读到送教上门,从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到校本课程建设,他参与、见证了桃江县特殊教育的发展蝶变,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近年来,他主持省、市级课题7个,其中融合教育案例获省特等奖、送教上门案例获省一等奖,先后11次在全国、全省特殊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推介桃江典型经验,收获了“全国特殊教育园丁奖”“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殊荣背后是28年的执着。目前,桃江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学生221人,以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为主。刘厚元深有感触地说,“特殊教育是慢的教育,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才能让孩子不再‘特殊’,真正回归平凡生活。”
谈及坚守背后的信念,刘厚元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5岁那年其父亲因重度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视力障碍。小小年纪的刘厚元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虽饱受生活磨砺,却总想为别人点一盏灯,伸手拉一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诚如长辈为他取名的寓意:“德积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善人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