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媒体报道,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公开拉拢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右倾举动引发了员工的不安。同时,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公司正在内部审查员工的批评言论。
消息人士对媒体表示,尽管扎克伯格试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后改善与他的关系,但他的真正目标是打击苹果。扎克伯格最近在接受播客主持人Joe Rogan采访时表示,如果苹果停止实施那些“随机规则”来向Meta征收费用,Meta的利润将翻倍。
扎克伯格拥抱特朗普 Meta员工不满
CNBC报道,扎克伯格曾在2025年初发布了一段Instagram视频,概述了他关于恢复Meta平台“言论自由”的愿景,并表示将与特朗普合作,反击他认为正在打压美国企业并扼杀创新的政府。
然而,扎克伯格在这段五分钟的独白中并未提及,Meta将利用内部审查人员来审查员工对他计划的批评。他也没有提到,通过与特朗普拉近关系,可能会让特朗普的怒火转向Meta最讨厌的竞争对手——苹果。
自特朗普去年11月胜选、今年1月就职以来,Meta公司就开始明显向右翼倾斜。2月6日,扎克伯格前往白宫,Meta发言人Andy Stone在X平台上发帖称,此行是为了“讨论Meta如何帮助政府捍卫和推动美国科技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根据CNBC对十余名Meta现任及前任员工的采访,他们普遍感到对Meta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将如何改变企业文化深感不确定。
在硅谷总部,紧张气氛愈发明显,因为Meta正经历最新一轮裁员。今年1月,公司宣布将裁掉表现最差的5%员工,本周正式开始裁员。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Meta正试图压制员工的反对声音,方法是在公司内部社交平台Workplace上审查批评性言论。有员工表示,在Workplace上发表的负面评论被管理层警告可能会被纳入绩效评估,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乃至就业。
同时,Meta最近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似乎直接与特朗普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其中就包括终止公司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以及放松内容审核政策(content-moderation guidelines),而这两个领域都曾是特朗普猛烈抨击“觉醒(woke)政策”战争中的重点。
在1月底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年度报告中,Meta提到了这些重大政策转向,并将其列入“商业风险”部分:
“2025年1月,我们宣布对内容政策和执行方式进行某些调整,以进一步促进平台上的言论自由,并减少对部分内容政策的过度执行。”
“如果我们无法维持和增强我们的品牌形象,我们吸引和留住用户、广告商和开发者的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的业务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因此受到损害。”
知情人士对媒体表示,前总统小布什的白宫副幕僚长、Meta现任首席政策官卡普兰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是推动Meta向右转的关键人物。
1月初,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Meta走了很长一段路,Facebook真的改变了很多。
乔尔·卡普兰这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扎克伯格的目标:利用白宫施压苹果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扎克伯格愿意冒这种风险,是因为与特朗普政府保持良好关《18新利线上平台》系,可能会为Meta带来潜在的战略利益。
其中,扎克伯格最大的担忧之一是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大规模削减监管的政策方向上。毕竟,Meta不仅与马斯克的X展开竞争,还在AI领域大举投资,而这恰好也是马斯克及其AI公司xAI的核心业务。马斯克在白宫的影响力可能会让Meta在AI相关政策上处于劣势。
但比起AI和马斯克,扎克伯格最关注的还是苹果。
过去几年,Meta与苹果的关系极度紧张。2021年,苹果推出iOS隐私更新,大幅削弱了Meta对用户跨网站跟踪的能力,直接导致Meta在2022年广告收入损失100亿美元。在Meta内部,一些员工甚至将这一时期称为“库克衰退”(Tim Cook recession)。
扎克伯格一直是苹果最强烈的批评者之一,但最近,他对苹果的敌意更加明显,并且试图将政府的反垄断调查目标转向苹果。
在1月接受播客主持人Joe Rogan采访时,扎克伯格表示:
“苹果正在变得越来越缺乏创新,他们将资源投入到阻止第三方开发硬件配件,让它们无法顺畅地与iPhone兼容。”
“他们会造像AirPods这样的产品,确实很酷,但他们彻底扼杀了其他厂商制造同类产品并连接iPhone的能力。”
扎克伯格告诉罗根,如果苹果停止施加“随机规则”来限制Meta,那么Meta的利润可能会翻倍。
Meta对苹果的施压不仅限于美国。今年1月底,Meta向巴西竞争监管机构(CADE)提交投诉,指控苹果的iOS更新不公平地针对第三方应用,却不约束自己的应用。据知情人士透露,Meta从去年开始就在考虑在巴西提交反垄断诉讼。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