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卓
随着2023年的钟声敲响,崭新的一年拉开了帷幕。
回首2022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三大交易所发布的年终数据显示:2022年,三大交易所合计424家公司上市,尽管数量不敌2021年,但首发募集资金全面赶超,其中,核准制下IPO发行数量、首发募资规模同比大幅收缩,而同期注册制新股虽然发行数量减少,但募资总额不减反增。
主板IPO数量、募资规模大幅收缩
近日,上交所发布的上海市场统计表(2022年)显示:2022年上交所IPO数量为 154家,同比下降38.15%,IPO募资3589亿元,同比下降1.79%。其中,科创板IPO数量为123家,同比下降24.07%,募资金额合计2520亿元,同比增长24.22%。
深交所发布的2022年深圳证券市场概况显示:2022年IPO数量为187家,同比下降19.4%,IPO募资金额2115.18亿元,同比增长24.63%。其中,创业板IPO公司148家,同比下降25.63%,IPO募资额1796.36亿元,同比增长21.78%。
北交所发布的2022年股票市场统计快报显示:北交所2022年共83家公司公开发行上市,融资金额163.84亿元。
总结来看,三大交易所合计424家公司上市,尽管数量不敌2021年,但首发募集资金达到了5868亿元,超过2021年,相当于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13.9亿元。
其中,注册制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354家,同比减少48家,募资金额合计4480亿元,同比增加901亿元。
主板(深市主板、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合计70家,同比减少50家,募资金额合计1387亿元,同比减少460亿元。
显然,2022年核准制下IPO发行数量、首发募资规模同比都大幅收缩,而同期注册制新股虽然发行数量减少,但募资总额不减反增。
横向对比全球证券市场来看,A股IPO首发募资规模依然大幅领先。其中,上交所与深交所领先各环球证券交易所,融资额分别列第一位、第二位。
首发募集资金最高的两家上市公司为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分别为519.81亿元、322.92亿元。另外,联影医疗、海光信息、晶科能源3家公司的首发募集资金也超过了百亿。
而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首发募资在10亿元以下。Wind数据显示:威博液压、路斯股份、优机股份、亿能电力、中纺标、基康仪器、凯华材料等7家公司的首发募集资金在1亿元以下,均为北交所上市企业。
注册制新股破发成常态
首发价格最高的3只个股分别为万润新能、华宝新能、纳芯微,首发价格均超过了200元,尤其是万润新能,首发价格高达299.88元/股。
首发价格最低的个股为弘业期货,不到2元。2022年8月5日,弘业期货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仅为1.86元/股,上市以后,弘业期货连续收获了16个一字涨停,创下2022年A股的连板纪录。截至2022年12月30日,弘业期货相对发行价上涨了628.49%,成为2022年以来上市后涨幅最大的新股。此外,欧晶科技、铖昌科技也分别上涨了534.12%、462.73%。
另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已实现上市的424只个股中,仅56只个股相对发行价涨幅超1倍,占比仅13%,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223只个股跌破发行价,占比超过一半。
上市首日涨跌幅来看,26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1倍,6只个股涨幅超2倍,其中5只为创业板上市公司,1只为科创板公司。快可电子、慧博云通、纽泰格首日涨幅排名前三,分别上涨267.4%、254.9%、221.6%。
破发是2022年新股市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Wind数据显示:424只新股中121家首日破发,占比28.8%,而2021年新股首日破发比例仅为4%。
首日破发企业均来自注册制下的新股,其中,科创板49家,破发比例为39.8%,创业板30家,破发比例为20.3%,北交所42家,破发比例为50.6%,是年内破发率最高的板块,而主板无新股破发。
2023年度新股市场四大展望
对于2023年的新股市场,多家机构也作出了展望,总结下来,主要包括四方面,一今年新股发审或将收紧;二新股市场融资《双色球APP正版下载》额将会继续攀升;三新股破发或仍将是常态;四全面注册制改革或将适时推进。
2022年最后一个月,三大交易所政策频频,一方面突出上市委、重组委的审核职能;进一步规范上市委、重组委运行,完善委员“选用管”全链条机制;调整委员结构,进一步加强委员管理,充分发挥审核把关作用;另一方面,科创板、创业板进一步强化板块定位,明确判断标准,并具化相关要求。
沪深交易所公示的第一届上市审核委员会、第一届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显示,具有监管背景的人员占比约九成,且没有来自中介机构的委员候选人,预示着监管部门将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新股上市数量方面,德勤研报预计,2023年中国内地新股市场融资额将会继续攀升,其中,科创板预计120~140家企业上市,融资额或达3050亿~3400亿元;创业板预计150~170家企业登陆,融资额或达1850亿~2100亿元;主板预计60~80只新股上市,融资额约达1100亿~1250亿元;北交所预计100~120只新股发行,融资额约达200亿~240亿元。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2023年全面注册制改革或将适时推进,主板融资功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假设2023年主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且预期主板发行规则向创业板看齐。那么,沪深A股预期新股数达310~410只,其中科创板110~150只、创业板130~170只、主板70~90只,询价新股合计募资额为3980亿元~6300亿元;而假设2023年全年仍是注册制和核准制并行,沪深A股预期新股数达300~400只,新股合计募资额为3880亿元~6160亿元。
另外,申万宏源认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新股首发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新股收益与二级市场的共振将更加频繁,新股收益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提升,展望2023年,新股破发或仍将是常态。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认为,A股IPO市场在2022年继续展示其韧性,随着各项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和完善注册制度措施的出台,预计A股市场在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的情况下仍将保持活跃。
毕马威数据显示:目前A股IPO市场有超过880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58%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并分别以高科技和战略型新兴行业及增长型的创新初创企业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