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用与完善存疑不起诉
□谭少芳 杜晓敏
“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要求检察机关提高审查起诉质效,把好刑事案件审前过滤关,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确保公平正义。存疑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少捕慎诉慎押”的背景下,存疑不起诉是贯彻证据裁判原则、防止和杜绝冤错案件的重要关口,也是“防错胜于纠错”理念的践行。
正确适用存疑不起诉,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程序正义排除非法证据。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前提和保障,检察机关诉前审查应当严格排除非法证据,确保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第二,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权利。退回补充侦查是存疑不起诉的前提,但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对于没有必要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及时作出不起诉决定,以此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可以防止因强制补充侦查导致长期羁押等侵犯当事人权利的现象。第三,贯彻“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对于证据不足而导致事实存疑的情况应区别对待,贯彻“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在罪与非罪之间存疑的,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重罪与轻罪或量刑轻重之间存疑的,应按轻罪或轻刑作出起诉决定。第四,正确掌握“合理怀疑”的界限。“合理怀疑”应该是基于一定的证据产生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同时“合理怀疑”应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合乎常理而不能违背常理。
同时,存疑不起诉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审查起诉环节的贯彻,有利于保障当事人权利,但存疑不起诉只是终止了刑事诉讼,对于业已破坏的社会关系未能进行修复,刑事司法的目的也未能实现。鉴于此,存疑不起诉制度还需多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规范重新起诉程序。要明确发现新证据的主体及程序,规范重新起诉程序,同时要规范存疑不起诉与重新提起公诉的衔接。二是加强存疑不起诉文书的释法说理。检察机关应当努力通过释法说理使当事人接受它、尊重它,同时要告知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自行起诉,从实质行为上辅正释法说理的完整性和必要性。三是要完善存疑不起诉被害人救助机制。检察机关在充分适用存疑不起诉制度的同时,应转变执法办案观念,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依托检察机关现有职能,履行好告知义务,使符合条件的被害人及时向控告申诉部门申请启《牛八体育APP下载》动救助程序。
从单月保费看,产险、人身险公司单月保费增长均实现两位数 ☽增长,3月 ☻,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2083.65亿元,同比增长11.43%;产险公司合计保费1254.54亿元,同比增长11.32%。牛八体育APP下载
从支撑居民消费的就业和收入来看,整体失业率略有改善,但3月份16-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为19.6%,处在绝对高位。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低于GDP增速 ⛪。全国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895元 ⛲,同比名义增长4.6%。农村居 ☻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 // ☹同比名义增长4.0% ➤,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6131元,同比名义增长6.1%,实际增长4.8%。无论是 ⛎从就业还是收入来看,消费持续的、稳健的复苏依然需要时间。
本报记者 吴说 【编辑:刘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