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轻医美项目受到追捧,巨大的市场需求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从近期中消协发布的消费提示看,证照不齐全、超范围经营、无证上岗、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等问题,正成为医美行业投诉重点。
提醒未成年人和家长
谨慎选择医美消费
违规注射不明物
“工作室”人去楼空
医美消费究竟都有哪些陷阱?如何识别医美机构的资质并维护自己正当权益?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黑龙江李女士的经历。
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哈尔滨的一家美容工作室咨询泪沟凹陷问题。工作室的美容顾问对她进行面诊后,建议她做全脸轮廓提升固定,加泪沟、法令纹填充,整个项目下来要十几万。第一次接触医美的李女士决定先填充泪沟尝试一下。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李女士既没有要求美容工作室出示医疗美容资格证,也没有查看注射药品的包装。在注射填充后不到一个月,李女士的面部开始肿胀。
李女士:面部定期出现发炎肿胀的现象,大概肿胀了半月,然后慢慢消肿,再过一个月再慢慢肿胀,反复出现。
被面部肿胀折磨的苦不堪言的李女士,找到当地三甲医院,希望把面部填充物取出来。医生说,不知道她填充的是什么药品,不能贸然取出。李女士再次来到给她进行注射的“工作室”询问,这时候已经人去楼空,而当初所谓的“朋友”也把她拉黑了。
不法机构招摇撞骗
违规注射“生长因子”
李女士后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行修复,医生说结合李女士的症状,根据经验判断,她注射的药品中添加了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由于诸多不可控因素,目前我国不允许注射类医疗美容项目中添加生长因子,但是一些不法机构违规操作,造成一些求美者整容成毁容。医生介绍,近年来到医院进行整容修复的患者,很多都是因为误打了生长因子,造成下巴、颧骨、额头等部位疯长,严重毁容。有的患者甚至花费百万,仍然无法将生长因子全部取出。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主任医师 韩雪峰:你打进去之后,它会持续增长,生长因子包在一个微囊内,让它一个缓释,这样缓释就是它持续刺激,持续增长。
医生介绍,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误打生长因子,是因为很多不法医美机构招摇撞骗,把不合格的玻尿酸、胶原蛋白注射到求美者面部,这些产品往往含有生长因子。现在,他们还频频推出“新产品”,不知不觉就让求美者步入“生长因子的陷阱”。
医生介绍,误打生长因子千万不要急于取出,否则会刺激它疯狂生长。
求美者怀疑自己误打生长因子后,应该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让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同时注意保持体重,不要做深层光电类项目,体重增长和光电项目都有可能刺激生长因子增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涂抹类生长因子是安全的,可以在医嘱下放心使用。
“工作室”无医美资质
违规注射瘦脸针等
执法人员提醒求美者,一些没有医疗美容资质的所谓的美容“工作室”,从工作人员的资质到药品、仪器的质量往往都存在问题,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再来看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在北京市某写字楼的一家美容工作室进行的调查报道。
执法人员几天前曾经来过这家美容工作室,但多次敲门无人开门,这次虽然进入了工作室,但是负责人早已跑得不见踪影,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现场。
执法过程中发现,该机构只有生活美容的相关执照,没有医疗美容资质。工作人员一直称他们没有进行医疗美容行为,可是在查获的物品中发现了氯化钠注射液30瓶、注射用A型肉毒素3瓶、一次性无菌注射器1盒,该机构的登记手册上也记录有开展瘦脸针、肉毒素注射项目,并标注了收费价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十九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
医疗美容:忌盲目跟风
需适可而止
卫生健康监督部门介绍,躲避“医美陷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认准三个正规:正规的医疗机构、正规的医生、正规的药物,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轻松“避坑”。另外,医生介绍,即便是符合规定的医美项目也不能盲目跟风、频繁操作,比如水光针、超声刀、热玛吉等。
医生介绍,水光针属于有创伤的医美项目,大家在选择时需要针对个人皮肤情况,并不是打得越多皮肤越好。另外,超声刀、超声炮、热玛吉等光电类抗衰老项目近年来也很受欢迎,一些无良商家看准商机,通过“抗衰要趁早”的夸大宣传,向消费者贩卖焦虑,甚至劝说20出头的年轻人做抗衰老医美项目。医生提醒求美者,抗衰项目不是越早做效果越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郭鑫:20多岁我想防止它预防性衰老,我个人觉得是一个误导,一定是体现出初老或明显皮肤下垂再进行提升类项目,这样操作会好一些。另外,提升类项目不需要做太多,只需一年做两种就足够了。
治疗痤疮 瘢痕等
需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