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文
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各省份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相继出炉,对2023年的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
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交出了殊为不易的成绩单,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当下,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又有哪些需要警惕的“超预《盈彩在线下载APP》期因素”,该如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
梳理2023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不少省份都清醒指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如河北、广东、吉林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广东、宁夏指出,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
北京、山东、河南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
此外,一些省份对外部风险格外关注,认为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近期,不少国际组织都对今年世界经济前景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
世界银行也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去年6月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世行称,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将对该省产生更大影响。
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成为2023年中国各地经济工作的一大看点。
如何提振内需?
2022年消费走弱,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经济,如何促消费、扩内需是今年经济的必答题。在多省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之际,提振内需尤其必要。
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中国需求将呈回暖趋势。但是,需要警惕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发达国家供应链转移造成的外部需求塌缩。因此,迫切需要扩大内需。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也提醒,目前,中国需要尽快将经济增长恢复到潜在的增速水平,以提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2023年消费有望回暖,但复苏程度还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建议加大中央财政对消费的支持力度,通过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加大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发挥平台企业消费放大器作用、加强财政支持与金融服务联动等方式,推动消费复苏。
多措并举提振市场预期
受疫情影响,2022年市场主体经营面临一定困难。为此,各地推出多项举措助企纾困,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在一系列政策实施下,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市场主体预期仍然脆弱,活力仍需提升。
多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并就此提出改善市场主体预期的要求和相关举措。
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增强各类企业活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形成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浙江提出,将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步伐,推动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摆脱疫情进入正常运转状态,大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韧性再次显现,经济主体的预期也会逐渐恢复。”赵建说。
在全球化体系中寻求保障
分析人士认为,如何化解外部风险也是中国各省份需要面临的一大考验。
赵建指出,中国的能源、粮食等经济安全问题,需要放到全球化体系中寻求供给保障。在他看来,这一切取决于内外部营商环境的改善,内部需要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外部需要打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