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感受这里的乡村新貌。
用好盐碱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时值仲夏,河北黄骅的旱碱麦喜获丰收,渤海湾畔61.8万亩盐碱地收获了13万吨多的旱碱麦,蓄力孕育着新的希望。
这片盐碱地,因为种粮难,一度有“苦海沿边”之称。如今,党建引领、政府护航、科技助力,让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田、大粮仓,老百姓的饭碗稳稳端在了自己手里。目前,黄骅市的旱碱麦种植面积达到60多万亩,较2013年增加了近10万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昔日的盐碱地已然华丽“变身”,农业产量年年增,农民收入节节高,乡村振兴的蓝图愈发清晰美好。
旱麦飘香奏响农家幸福歌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一时间,黄骅旱碱麦家喻户晓,“冀麦32”“捷麦19”“捷麦20”等品种众人皆知。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后仙庄村民杨东进至今激动不已。“种了大半辈子地,实在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到俺家地里。总书记还十分亲切地问我种了几亩地、亩产多少、小麦长势如何。去年咱家旱碱麦平均亩产达到220多公斤,今年地块好的亩产达到了300多公斤,这在以前可不敢想。”杨东进感慨地说。
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今年仙庄片区三个村7600亩旱碱麦丰收了,整个旧城镇乃至黄骅市都乐享一个丰收年,产量创历年之最。
旱麦飘香仓廪实,农家幸事一批批。
“这是我们刚刚建好的面花工坊,300余平方米,马上就要启用,不仅能做旱碱麦深加工,还能安排十多个人就业。”后仙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亮自豪地说。为了建好面花工坊,他们还专门到荣获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参观学习,并邀请相关人员为村里的工坊建设把关。“工坊投用后,一天能加工2000多个面花,旱碱麦的发展前景广阔着呢!”王志亮的眼中满是期待。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提质效
“今年收成之所以这么好,除了几场雨水下得及时,农技专家的田间指导功不可没。”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感触颇深,给庄稼上保险,是给农户吃“定心丸”,农技专家来指导,就是给旱碱麦吃“定心丸”。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黄骅市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
多年来,黄骅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推行“党建+特色农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质量,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培育优选适宜粮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谋发展。黄骅聚焦盐碱地产量低的难题,“三级包联”推广优质麦种,“两点发力”完善产销基础保障,“一线服务”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群众种植旱碱麦的《开运开云体育app入口主页》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化零为整,规模经营提质效。黄骅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农业合作社1059家,家庭农场337家。
坚持资源融合,深化产业全链条升级。在加强科技支撑方面,大力开展技术下乡,针对“新手”种植户,黄骅市农业农村局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安排市级农业技术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现场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在抓好电商平台方面,黄骅积极推进电商农业发展,充分利用自媒体直播平台,依托电商孵化公司,免费开展“创客”培训,针对旱碱麦产品特色,有针对性地讲授电商知识,进行平台技能指导,培育农村电商“新农人”。西崔庄村民王福元在网络平台创办多家店铺,销售特色农产品,年收益大幅提升。
在延伸产业链条方面,深挖旱碱麦品质特性,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市形成了集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目前,黄骅市现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万吨,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益与农民收益、集体收益的最大化,推动“盐碱地”到“良田”的华丽蜕变,努力谱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大提升
农业兴则农民富,农业兴则村庄美。近几年,后仙庄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资320万元硬化路面、修排水沟、安装路灯,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了丰富村民生活,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配齐了农家书屋,打造了乡风文明一条街,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00余个。
为了方便村民生活,后仙庄村实现了长江水户户通,“双代”改造210户,户厕改造192户,修建小型污水收集池18个,设置垃圾箱95个,环卫公司统一清运,实现了环卫一体化……
现在的后仙庄村,道路平坦、绿树成荫、环境怡人,村民们安居乐业、友爱和睦、共同致富。“幸福生活比蜜甜”不再是期盼,已经变成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河北黄骅,像后仙庄村这样百姓富足、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村庄并不罕见。
走在旧城镇池庄村路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随手推门而入的农家小院里,窗明几净、花草蓬勃,俨然一道美丽乡村好风景。池庄村不仅是“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是沧州市“美丽庭院全覆盖示范村”。
与之相隔不远的白庄村,则有“河北省森林乡村”称号。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通畅,一排排挺拔的树木屹立两旁,白庄村十分重视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在街道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而且专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对村上的植被进行定期护理,发挥志愿者的巡护作用,狠抓秸秆禁烧等日常工作。
同属于旧城镇的小堤柳庄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河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小堤柳庄注重村容村貌与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相协调,随处可见充满浓郁田园风情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