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围绕“回流生”的争议,主要还在于各地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据海报新闻报道,7月14日,西安中考放榜。除了让“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成绩外,最让西安家长关注的还有“回流生”。有传言2023年10万西安中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对此,7月18日晚,西安市教育局声明,参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为3608名,只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
因为在社交媒体上,指导外省学生“回流”至西安参加中考的攻略不胜枚举。这些攻略的发布者中有不少是民办中学、中介机构。这也说明“回流生”的背后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一些家庭也凭借人才政策落户西安,让其孩子成为“回流生”。
“回流生”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服务人才引进政策。而如何避免这类政策被用来进行“中考移民”,则是人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加以完善的,既要保障引进人才子女的教育权利,又要维护中考公平。
严格人才引进审批,并提高引进人才子女报名参加中考的条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思路,但也都存在相应的问题。放开引进人才的落户限制,这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严格审批显然背道而驰,不利于人才引进。
同样,为引进人才子女设置较高的中考报考门槛,一方面会影响到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其子女的求学、升学。
其实,围绕“回流生”的争议,主要还在于各地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升学竞争程度不同,以及人才引进地区如何做到原有户籍学生与“回流生”的利益平衡。
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人才引进地区,应该向社会公开引进人才及其子女的情况,并根据考生数的变化,调整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做到即便有“回流生”,但中考整体升学率不降,普高录取率不降。
事实上,公开信息也会引导“回流生”理性选择。如果“回流生”数量增加,中考竞争变得激烈,那运作“中考移民《中国足彩网竞彩官网》”也无实际意义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自媒体和机构打出“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等宣传语来炒作“回流生”,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既要加强对这类自媒体的监管,也需追查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用人才引进政策进行的非法操作。
把不是“回流生”的考生也包装为“回流生”,是异化的中考移民,既影响人才政策的落实,也破坏中考公平,尤其要严厉治理。
中国足彩网竞彩官网
人工耳蜗费用在10万—30万元之间 ❓,江苏0—14岁听力 ☺残疾儿童可通过省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免费获得一套基本型人工耳 ⚓蜗产品,但家庭还需支付手术费康复费等其他费用。去年6月1日起 ➣,我省将电子耳蜗植入术项目中的特殊医用材料电子耳蜗的限定支付 ♌范围,从0—6岁调整为0—14岁,减轻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报记者 朱彭年 【编辑:王子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