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刘越)“哪些演员整过容,请站到后面的台阶上。”
制片人杨晓培话音未落,台下一众选手的微表情,已经复杂到能剪出十集《甄嬛传》。
近日,演技类综艺《演员请就位3》在一片争议中开播。这档曾以“演技竞技”为旗号的节目,如今却因争议艺人扎堆、表演“辣眼”、价值观失焦沦为“审丑”狂欢。
我们不得不追问:究竟是演员请就位,还是底线在后退?
争议艺人扎堆 演技综艺变“审丑”狂欢
《演员请就位3》的“抓马”,从公布嘉宾阵容就有迹可循。
节目组仿佛在玩一场“消消乐”——专挑争议人物凑成三连炸。当镜头扫过这群“话题艺人”时,弹幕飘过终极之问:
“啥人都能当演员了?”
如果说模特张亮、相声演员白凯南、前女团成员许佳琪等跨界尚可归类为“多元尝试”,那么杨子、徐开骋、刘梓晨的加入,则彻底撕开了“以争议换流量”的遮羞布。
其中,杨子因离婚综艺《再见爱人4》中的“爹味”言行引发全网反感;徐开骋曾因私生活上的负面新闻遭到观众抵制;刘梓晨则是以“蛇精脸”成名的初代网红,著名黑历史有卖惨、炫富、自曝裸照、自称“多国混血”、支持虐待动物等。
不难看出,这些选手的共通点并非演技实力,而是自带话题性。#刘梓晨演相柳#、#杨子许佳琪 纣王妲己浴池戏#……节目组以“包容多元”为名,将道德瑕疵与猎奇审美包装成流量卖点,让观众被迫围观一场“失德艺人洗白大会”。
“这不是演员请就位,是演员请自重……”
“干脆叫观众请闭眼吧。”
“为了流量脸都不要了!”
当杨子踏入浴池,与95后小花许佳琪上演“纣王妲己浴池戏”时,这场荒诞剧达到了高潮。弹幕里“辣眼睛”的哀嚎与飙升的热搜形成诡异共振。
数据显示,争议选手相关话题阅读量呈现断层式领先:杨子一周登上节目相关热搜22次,#刘梓晨演相柳#引发1.7亿阅读量。
“骂声即热度”的投机逻辑,让选手的私生活争议、导师的犀利点评被无限放大,将专业竞技异化为“审丑”真人秀。
刻意制造话题 演技考场沦为“群嘲”舞台
在“纣王妲己浴池戏”引发全网群嘲之际,《再见爱人4》男嘉宾留几手发文,吐槽杨子与年轻女演员拍摄大尺度戏份“不要脸”。
这段极具戏剧性的指控,再次将《演员请就位3》推向舆论旋涡。
网友直指此为“联合炒作”,而节目组则被质疑以制造冲突取代专业探讨,刻意设计议题煽动舆论。
诚然,节目组深谙“黑红”之道。当制片人杨晓培抛出“整容艺人请出列”的诘问时,仅刘梓晨一人站出,其余人集体沉默。
随后杨晓培点名熊乃瑾并追问“您是没动过吗”,后者否认,节目组却以特写镜头捕捉其微妙表情,加以暗示。
讽刺的是,此番操作既要消费整容话题,又默许集体缄默,将行业畸形生态暴露无遗。
后续节目组接连抛出“有无直播带货”“作品是否三分以下”“是否被换角”等问题,直戳演员痛点。看似揭露行业乱象,实则以“审判”姿态制造话题,背离了演技评判的初衷。
资本收割流量,演员贩卖人设。而最重要的演技考场,却沦为“群嘲”舞台。观众评价中,频繁出现以下关键词:“尬”“假”“油腻”“用力过猛”……
短剧演员代高政尬演“民国霸总”,给章子怡下跪表白,吴镇宇被吓出“表情包”;
一头埋进菜里久久不出来的唱跳偶像张嘉元,因演技过差被轰下台,陈凯歌批评其“表演得太夸张,像个小混混”;
自我定位“古偶男主”的刘梓晨在挑战《长相思》经典角色“相柳”时,因僵硬表情与浮夸动作被章子怡讽刺“拿箭扎自己,那叫表演吗?”
杨子饰演的“西门庆”更是重量级。他头戴簪花礼帽,扭腰摆胯念出“西门小生庆庆有礼了”,与国际导师于佩尔对戏时,表情轻佻,一句“春宵一刻岂不快哉”,把这位戛纳影后吓得紧捂领口摇头离去。
陈凯歌调侃:他把于佩尔吓坏了。
吴镇宇则评价:没有破绽,本色出演。
杨子却绝不内耗:难道法国不知道西门庆和《水浒传》?
正是这些片段,被节目组剪辑成“高光”全网传播。内娱生态的浮躁与功利,引发了观众对行业底线的叩问:当“黑红也是红”成为共识,谁在摧毁演技的尊严?
“演员是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
《演员请就位3》的争议并非孤例,而是演技类综艺“堕落”的缩影。
回望2017年《演员的诞生》,章子怡与周一围的《胭脂扣》对戏至今仍是演技类综艺的天花板。彼时节目组请来中戏教师刘天池指导,宋丹丹、胡军等戏骨坐镇,让蓝盈莹、彭昱畅等新秀崭露头角。
八年间,超400位演员登上此类舞台。曾贡献《青衣》《解救吾先生》等高光片段的演技角斗场,如今竟需要靠“吴镇宇 钱难挣”“章子怡发飙”等热搜维系热度,折射出演技类综艺的价值坍缩。
导师从专业引路人异化为表情包生产商,选手从实力派演员更迭为话题制造机,“探讨表演艺术”的初心演变成“比谁更癫狂”的闹剧。实力派避之不及,“黑红”艺人积极上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生态。
既然导师爱提问,那么广大观众或许也想反问节目组:
节目组究竟在选“演员”还是“话题工具人”?
艺术审判席为何沦为洗白生产线?
演技竞技场为何越“卷”越倒退?
演技类综艺的初衷本是挖掘好演员、探讨表演艺术,如今却沦为“审丑”闹剧。节目组对争议艺人的青睐,暴露了行业“骂声即热度”的畸形价值观,忽视了综艺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社会责任。
当“黑红也是红”成为共识,当“辣眼睛”表演成为流量密码,娱乐至死之下,若无法回归“让值得被看见的演员被看见”的初心,观众或许会为猎奇买单一时,但此类综艺必将在流量狂欢中耗尽生命力。
唯有回归对演技的敬畏、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演员”二字重获尊严——这不仅是行业的自救,更是对观众最基本的尊重。正如章子怡曾经的诘问:“演员是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
答案不在热搜《w88优德手机版》榜上,而在每个从业者对“表演”二字的敬畏中。(完)